對外貿易的風往哪里吹?
由于近期商務部連續表示將研究出臺穩定出口的相關政策措施,2月20日~21日在江西南昌召開的全國進出口工作會議受到廣泛關注。
商務部副部長鐘山在會上表示將在財稅、金融政策等方面優化外貿環境,“千方百計促進出口成交”被重提。
市場人士分析,這番表態意味著困擾我國外貿企業的資金緊張態勢,在未來數月內有望好轉。
信貸支持小微企業
前日,匯豐公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2月初值為49.7,仍處于50的榮枯分水嶺下方,其中,本月新出口訂單量的驟然下降尤為關注。數據顯示,2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從上月的50.4驟降至47.4,創下了8個月來的最低水平。
這一景氣指標恐使得1月進出口同比“雙降”所顯示出來的出口頹勢延續。
據海關統計,2012年1 月份,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2726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8%。其中出口1499.4 億美元,下降0.5%;進口1226.6 億美元,下降15.3%。顯示外貿形勢仍然嚴峻。
在外貿企業扎堆的溫州,當地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2月份,幾乎每天都有企業來訴苦,說生意差、資金緊。隨之而來上半年3月份、6月份都是傳統的企業還貸期,到時候企業的壓力會更大。”
在20日召開的會議上,鐘山表示,貨幣金融政策方面,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同時,引導企業采取積極措施應對匯率波動;完善貿易融資業務差異化監管政策,支持商業銀行增加對小微企業貸款,鼓勵商業銀行適當提高對小微企業的風險容忍度,緩解企業資金緊張壓力;提高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費率水平等。
眼下,第一波微調已經開始了。中國人民銀行2月18日宣布,從2012年2月24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下調可以釋放4000億元左右的資金 。
“希望監管層能把控銀行,使這4000億元資金能實質性地流向中小企業,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周德文說。
在記者近日對多家銀行進行調查發現,由于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部分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扶持舉措已有實質性行動。2月21日華夏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部一位經理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總行的安排,優先貸給資產規模在500萬元以下的中小企業,并且現在的紹興分行和常州分行在資金獲得總部支持下已實施該舉措了。”
一位城商行深圳分行行長也對本報記者表示,降準之后,銀行流動性增加,貸款頭寸緩解,新增的4000億元資金主要是投向中小企業,準確的說是投向小微企業。
各家銀行表示新增信貸基本上要投向小微企業。其原因一方面是宏觀導向要求,今年的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扶持小微企業,另一方面則是放貸給小微企業利息較高,銀行的議價空間大。
由于機構預測上半年存準率仍有2~3次下調空間,這將為企業注入上萬億元的信貸支持。
出口企業普遍關注的出口退稅問題上, 鐘山提出,將保持出口退稅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完善出口退稅機制,準確、及時退稅;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降低企業負擔和生產成本。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安體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穩定這項政策將有利于出口企業,尤其是在勞動力、原材料成本高漲的現在就應該用好稅收杠桿減輕企業負擔。
但在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看來, 單純依靠出口退稅政策鼓勵出口的做法也并非完全之策。尤其在出口整體環境外需不足、貿易摩擦高發的情況下,把資金有針對性地應用到鼓勵企業進行結構型轉型的行業或產業升級上,收效或許更明顯。
寧波新東方工貿公司外貿經理朱秋成表示從其業務對象的訂貨變化趨勢觀察,外需主要“卡”在了貿易商環節。
“歐洲貿易商現在很難從當地銀行融資,流動性有限,為了增加資金應用效率,傾向于減少存貨。”他說。
同樣觀察到這一趨勢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表示,針對進出口業務的調整,今年預計會加強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作用,發揮信貸的調整作用。“必要時國家應對有明顯作用的金融機構注資。”在第十屆進出口年會上她這樣告訴記者。
復蘇受制 新興市場覓出路
此次召開的進出口工作會議同時也是111屆春季廣交會的籌備會。讓人有些意外的是“千方百計促進出口成交”這個口號被重提。
這個口號最初提出是在廣交會舉辦初期。當時提出的背景是增加出口創匯,但如今已進入平衡順差的時期,這一口號的重提有怎樣的用意?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部主任趙玉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隨著中國對外貿易順差越來越大,人民幣升值壓力持續增加,通過穩出口、促進口進而平衡對外貿易成為主要工作。
此次南昌會議上,圍繞外貿“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鐘山表示,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外貿結構調整的工作重點是優化外貿“兩個布局”,推進外貿“三項建設”,即優化外貿國際市場布局和國內區域布局,推進外貿轉型基地、貿易平臺和國際營銷網絡建設。
最新的舉措即圈定了30個新興國家作為重點外貿合作伙伴。主要分布范圍在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印度、南非、部分阿拉伯國家。根據這些條件,專家判斷,巴西、印度、南非、俄羅斯、馬來西亞、印尼、越南、阿根廷、墨西哥、沙特等國家極有可能都在這些名單之內。
但是短期內,受訪專家均表示,歐債危機的走勢仍是最大的影響因素。
記者注意到,由于近期歐債危機效應繼續顯現,近幾個月中國對歐盟的出口增速大幅回落。1月份對歐盟出口出現3.2%的下滑,盡管部分是由季節性因素所致,但歐洲經濟衰退風險將明顯抑制中國對歐出口擴張。
魯政委認為, 即使2月出口數據有好轉,也不代表形勢真正變好,上半年出口難達到兩位數增長。因為出口與房地產問題正成為日前中國經濟最不利因素。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漫江也認為,由于歐債危機和國內房地產調整的效應將進一步釋放,中國出口增長將進一步放緩。
眼下,盡管歐盟和 IMF 向希臘提供第二輪1300 億元救援貸款計劃已經落實,但有券商認為歐債危機仍有風險,下半年及未來幾年希臘問題還有反復的可能。
莫尼塔投資公司最近對2月份出口行業進行了調研,其結果顯示某些行業的出口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其中,紡織服裝行業67%的調研對象表示目前的在手訂單環比減少,雖然目前企業產成品庫存依然偏高,但企業仍不舍得降價去庫存。而由于對2012上半年預期較悲觀,原材料庫存偏低。
對于2012年全年外貿情況,程漫江預計全年出口和進口增速分別為8%和9.2%。而2012年貿易順差預計將由2011年的1550億美元縮窄至1450億美元。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表示,在本次會議提出的調控趨勢中,他更認可出口信用保險的作用。“此舉措直接幫助企業避免損失,尤其是對方的銀行出現問題造成損失時。”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