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膠是郵票的重要組成部分。鑒別背膠有助于研究郵票版別和鑒別真偽。集郵者收集新票時要注意保護好原膠,不可隨便洗去。洗去背膠的郵票與本來就無背膠的郵票不同,在價值上低于有背膠的郵票。對有些本來有背膠的新票如沒有背膠或背膠不正常,則可能成為鑒別其品相優劣的因素。無背膠的郵票發白無光亮,重新上過背膠的郵票發青、發亮,在陽光下反射均勻,手感硬化。
背膠對天氣最敏感,稍一受潮,它的背部就會粘著郵票簿。郵票背膠受熱也不行,在溫度高的地方郵票背膠是經常會融化的,所以郵票簿要放在干爽、通風、清涼的地方。在陰天、下雨天,不宜觀賞郵票,更不宜整理郵票了。
鑒別背膠真偽的方法:
一是觀察膠層是否厚薄均勻,色澤正常。尤其是背膠有水印圖案或條紋圖形的,要仔細觀察辯認。
二是注意觀察齒孔。正常的郵票印刷過程是先刷膠后打孔。由于偽造品是在郵票打孔后補刷背膠的,膠水會滲入郵票齒孔,甚至滲流到郵票表面。如果發現郵票的齒孔尖端被膠水包住了,沒有撕斷時造成的紙纖維露出,即可肯定是撕開后刷的膠。
一些處于熱帶地區的國家,氣候高溫,空氣潮濕,只能發行無背膠郵票。另外,一些居住在熱帶地區的集郵者,為了妥善保存郵品防止郵品發生粘連,往往將國外新郵票上的背膠全部洗掉。這種郵票也會引起其他集郵者的懷疑和誤解,但應該區別于無背膠的偽票。
背膠有真假之分。許多早期發行的郵票,背呈深褐色,甚至使郵票產生卷曲或龜裂。也有的郵票背膠部分或全部膠落成“殘膠票”,使其價值降低。于是,有的作偽者就在郵票背面新刷一層假背膠。背膠對于新票的品相有決定性的影響。因背膠的原料不同,從其顏色差異,我們也能區分出一枚郵票的版別。
新票背膠品相可分為以下數種:原膠:指該枚郵票的背膠完好如新,沒有變黃或污班。
覆膠:郵票的背膠在流通后,因背膠情況不佳而經人重新上膠,企圖提高郵品級度,以順利(高價)脫手。
污損膠:郵票因保存不當而致背膠有污損情形。這通常是指受潮發黃,膠著雜物雜色,或有因不凈手指拿捏所留下之指印。背膠一旦污損,就不易以好價錢脫手。
無膠:無背膠有兩種情形:一是郵票發行時本來就沒有背膠;另一是背膠被洗去(通常是保存不當使新票粘連時,不得已將背膠洗去)。前者自然不因無背膠而影響身價。后者則會因失去背膠而與完好新票產生極大的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