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正規品種指的是嚴格按照分類原則進行分類,有歷史依據的品種;非正規品種是指無分類原則的業余品種,一般屬商業炒做,下面點購收藏網一起和大家分享第三套人民幣品相的幾個問題:
一,第三套人民幣關于漏色的問題
從人民幣檢驗的角度,我們應知道即使真的存在,也應是極少部分,單是這點就不足以做為一個品種來區分了,更何況還存在真偽鑒定的問題。
二,第三套人民幣關于號碼的長短分類
由于它們所用的號碼機不同,涉及到國產號碼機和進口號碼機的區別,而其他的粗細(如五角)或長短(如二角)還沒找到有進口號碼機區別的依據。
三,第三套人民幣關于厚水印的問題
在五角凹版等品種中也存在著厚水印的問題,說實話,我傾向于將之單列出來,也一直努力在尋找與之對應的歷史依據材料,遺憾的是一直沒能如愿。目前我只能從上海版北京版紅三凹一角中得到一些模糊的概念,但還是無法和其他公布的品種一樣,能有確切的依據材料來佐證。
四,第三套人民幣關于熒光的問題
三版中是存在很多熒光現象,熒光在三版中并不是一個稀奇的東西。
撇開后期的熒光污染不說,由于很多人使用的紫外燈是現在買的帶白光成分較多的驗鈔燈,所以在通常情況下,除了較強熒光的背花十元外,其他品種是很難觀察到的,而且它也存在保存條件不善等原因致使熒光減弱乃至消失的問題,特別是難以拍照,所以在普通分類中,我覺得還是不區分為宜,但對于三版紙幣的研究愛好者,我覺得是可以加以區分的。在區分中,特別要注意的是學會辨別熒光污染的先天性和后天性,這點要有一定時間的研究才會體會,總的來說,除了背花十元的特例外,其他熒光品種主要表現在行名或幣值字樣上的熒光一個類型,一些主要圖案上的熒光一個類型,或者兩者兼有之。以及其他一些如水印的不同等。這些均認為以做為研究者來收藏區分為宜。
五,第三套人民幣關于行長章的問題
角幣中我對行長章是明確加以區分的,而在元幣中我幾乎沒提到,主要是因為元幣本身凹印效果很明顯,凹凸還是鋼章就很難區別,舉個例子大家想象一下可能會明白,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去印個印章,其邊緣就很可能呈現出凹凸的效果的。
六,第三套人民幣關于水印紙無水印的問題
個例不能做為分類原則,即使能排除藥水洗或水印隱在花紋中的問題,也很難排除水印紙的問題,更難解決數量的問題了。還是建議做為趣味品個人愛好收藏為宜。
第三套人民幣從1962年4月20日發行棗紅色1角紙幣開始,到1974年1月5日發行最后一枚5角券止,前后經歷12個年頭,如果按其實際流通時間計算竟達30多年,是發行持續時間和流通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
由于該套人民幣流通時間跨度長,發行量大,印制次數多,因此,其品種也最豐富,例按冠號分,有三羅二羅之分,有蘭字紅字之分,有大小長短碼之分;按印刷方式分,有膠印和凹凸版之分,其中凹印又可分部分凹印和全部凹印;按水印分,又有空心五星水印,滿版五星水印,古印水印等。依此分類,共有至少55個以上品種。
七,第三套人民幣關于上光版的問題
雖然在個人收藏中是加以區別的,但一直未在公開場合加以說明,也同樣是依據材料的問題。最近無意認識一位制漿造紙工程專業方面的朋友,從一些造紙技術發展的資料隱約得到些佐證,但還是屬于不夠系統的概念。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