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俗話說:“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倍思親”。庚寅虎年,喜事連連,在這中秋佳節到來之際,9月20日,嘉興南湖畔,《愛我中華“兩岸三地”集郵聯誼展》將隆重開幕,來自港澳臺和國內的集郵界名流匯聚一堂,展示豐富多彩難得一見的郵集,交流郵識、增加郵誼,促進民族大團結,共同譜寫了一曲集郵華章,開創了“兩岸三地”聯合辦展的新天地。
這次盛會的開幕式,不僅有省市領導到會祝賀,而且還邀請了全國集郵聯王新中副會長、集郵聯會士周治華、林衡夫、集郵聯學術委員邵林等集郵專家前來祝賀。使這次盛會的舉辦更加隆重熱烈。全國集郵聯王新中副會長還給這次“兩岸三地”郵展題寫了“繁榮中華郵苑”的賀詞,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聲!這真是:“兩岸三地”辦郵展,炎黃子孫齊歡欣!
嘉興國際文化創意園《天工苑》在嘉興市南湖新區政府的支持下,隆重舉辦的《愛我中華“兩岸三地”集郵聯誼展》,受到了集郵界的熱烈響應,積極報名參展,經郵展組委會確定,將有32人44部郵集共128框參展,是國內第一次舉辦的規模較大的“兩岸三地”集郵聯誼展。香港、澳門、臺灣、北京、上海、湖南、云南、廣東、福建、江西、浙江等地集郵家均有郵集參展。其中的不少郵集都曾在國際和國家級郵展中獲過金獎。
由于歷史的原因,海峽兩岸同胞長期骨肉分離。為了沖破阻力,實現骨肉團聚,集郵界前輩張包子俊、吳鳳崗、孫傳哲三位泰斗,經過種種努力,終于在1990年10月25日—29日在北京郵票博物館舉辦了“海峽兩岸集郵家首屆郵展”,歷時5天,影響深遠。郵票設計家孫傳哲給首屆郵展不僅設計了黃帝陵圖景的紀念封“封1”,而且還為5天的郵展設計了一枚“漢瓦當”為主圖的紀念戳,受到海峽兩岸郵人的歡迎和喝彩!
1991年8月20日——23日,在張包子俊先生的努力下,又促成了“浙江杭州與臺灣彰化市”的海峽兩岸郵展在西子湖畔舉行,郵票設計家孫傳哲不僅再次為郵展設計了封片戳,還特地從北京趕到杭州出席開幕式和座談會,為海峽兩岸集郵交流史譜寫了新篇章。在北京、杭州兩次郵展的推動下,1992年6月初,江西九江市舉辦了海峽兩岸第三次郵展。這年端午節九江正逢舉辦國際龍舟賽之際,特邀請在臺灣的江西籍集郵家李文亮返家鄉舉辦郵展。
當時香港、澳門還未回歸祖國,不可能舉辦“兩岸三地”的郵展,而在張包子俊先生、孫傳哲先生和吳鳳崗先生的努力下,促成了海峽兩岸上述的三次郵展,給集郵史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篇章。
香港和澳門先后回歸祖國,開創了集郵新天地。這些年,香港與武漢、常州、福州、銀川、天津等地先后舉辦聯展,影響深遠。這些年中,港澳粵經常輪番舉辦郵展,增進友誼,有力地推動了港澳粵的集郵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