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驚人的巧合:15日廣交會一期開幕,美國財政部當日宣布原定向國會提交的最新一期《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推遲公布;而就在23日廣交會二期開幕的當天,二十國集團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在韓國慶州閉幕,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統一匯率”政策被G 20財長會否決。
不管是不是巧合,全球匯率戰得到緩和,尤其是二十國集團成員同意“克制貨幣競爭性貶值”,這對全球貿易的商人尤其是正在舉行的廣交會來說不是一個壞消息。國內一家貿易代表團的負責人表示,“目前來看,匯率還算穩定,但未來的局勢仍不明朗,企業仍不敢接大單、接長單。”
事實上,這種謹慎樂觀的觀點在廣交會參展企業中十分普遍,人民幣匯率細微變動可能引發的是國內一些中低端制造企業的倒閉潮。南都記者走訪廣交會現場發現,政府和企業均在尋找傳統對外貿易模式的創新,其中,備受中俄兩國高層重視的格林伍德新型經貿平臺項目在廣交會上頗受企業關注。
逼迫人民幣升值受到廣泛質疑
本報曾報道人民幣升值2%將是不少中國出口企業的生死線。商務部官員認為,當前中國正處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刻,如果在這一過程中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不僅對中國自身沒有好處,對外商在中國的投資環境和世界市場的平穩也都沒有好處。
“人民幣是把雙刃劍,中國企業活不下去,我們的日子也會很難受。”一位德國采購商向南都記者表示,中國的商品素以價廉物美著稱,在全球經濟仍緩慢復蘇的過程中,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他們要么去尋找其他國家的替代品,要么承擔起物價推高的風險。
諸多境外采購商的一個共識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的今天,承擔起世界工廠責任的中國制造業至今尚沒有哪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完全取代。“人民幣升值至少對我們國家的經濟復蘇沒什么好處。”上述德國采購商說。
質疑逼迫人民幣升值的不單單是企業。著名投資銀行高盛集團資產管理總裁奧尼爾就認為,歐美施壓人民幣升值很明顯的一個原因就是歐美“眼紅”中國大規模的外匯儲備,于是歐美等國抓住了“貿易順差”這一點大做文章。
摩根士丹利的觀點則更為直白。這家享譽全球多年的機構認為,歐美之所以存在人民幣升值幅度不大的錯覺,完全是美元今年以來的肆意貶值行為,以及美國次貸危機持續擴大對它們各自國內的金融、出口造成打擊所致。這種做法,完全是歐美等國的單邊行為,既不可取也不是長遠之計。
統計顯示,2005年至2008年,人民幣兌美元出現升值,但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并沒有減少,反而出現上升。顯然,逼迫人民幣升值,重創中國制造業,并不一定對歐美國家有利。
一期已現恢復性增長
第108屆廣交會第一期于2010年10月15日至19日在琶洲廣交會展館舉行,第二期于10月23日至27日繼續在廣交會展館舉行,展出“日用消費品類”、“禮品類”、“家居裝飾類”等3個商品種類,設16個展區。
“一期境外到會采購商雖比第107屆有所減少,成交卻保持恢復性增長。”廣交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劉建軍表示,境外到會采購商共計9.8萬人,來自201個國家和地區,比第107屆減少5.5%;總成交211.5億美元,比第107屆增長12.3%。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本屆廣交會進口展的擴大,改革后的首期進口展區人氣暢旺,不僅吸引了36個國家和地區的337家企業參展,國內買家更是明顯增多。劉建軍表示,參展企業對通過廣交會結識有實力的貿易伙伴,盡快開拓中國市場充滿了信心。
從廣交會第一期現場來看,主要商品成交踴躍,企業報價普遍上調。比起第107屆,電子消費品、家電、電子電氣產品成交增幅都在20%以上。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企業議價能力明顯增強,企業報價普遍提高5%以上,新產品比其他產品報價高出20%-30%。
機構的統計與官方亦基本一致。根據國信證券調研廣交會第一期后的總結,印度、巴西客商人數分別大幅提升71%、55%,巴西客商的大幅增長是美洲客商數增速排各大洲第一(14%)的原因,美洲占比最大的美國客商數與去年持平;印度也是亞洲客商增長重要的原因之一。日本客商大幅增長545%,但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數太低,現在恢復正常。
國信證券宏觀分析師林松立認為,廣交會到會客商與成交金額、秋交會成交金額與四季度總出口有較明確的彈性關系,由此大致推算,本屆廣交會成交金額同比增長14%,預示2010年四季度出口增22%,全年約增30%。
匯率陰影仍在,出口企業對外貿易模式謀變
G 20財長會議承諾不打貨幣戰爭,廣交會是否可以松一口氣了?興業銀行(28.50,0.59,2.11%)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昨日表示,此次會議在“表面的妥協”下仍有“本質的分歧”,未來摩擦仍將存在,全球匯率問題前路依然充滿挑戰。
“目前生產企業普遍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提高等問題,產品提價是難以避免的。出口企業應在提高產品價格的同時,對產品設計和功能方面進行創新,增加產品附加值,爭取在出口市場上占據主動。”商務部副部長、大會副主任易小準23日視察廣交會時表示,中國制造的綜合配套能力強,能夠滿足國內外市場多種層次的需求,同時又能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我國出口導向的政策不會改變。”
諸多企業亦表示,推出自主創新產品,既能消除生產成本上升的不利因素,又能達到生產商和出口國經銷商長期合作共贏的局面,在目前匯率不穩定的情況下,長期合作的經銷商往往能分擔企業的部分風險;而在人工成本相同的情況下,高檔產品能創造更高的利潤,因此要逐步提高產品附加值,生產高檔產品。
提高生產率和附加值確為有效的長遠之策,而傳統對外貿易模式創新亦十分重要。南都記者從廣交會了解到,“中俄雙邊貿易轉型研討與對話”將于俄總統訪華期間舉辦,屆時中俄雙方有關官員都將出席會議,參加此次廣交會的格林伍德項目將作為中俄經貿關系升級換代的示范性平臺被重點推介。
據悉,今年6月,在商務部及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央企中國誠通集團旗下歐洲投資中心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成功收購了莫斯科最大的商務區———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項目,該項目是貫徹我國政府鼓勵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中俄經貿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
“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定位為高品質中國商品批發中心,我們計劃引進1500個中國品牌,并通過俄羅斯輻射到整個東北歐。”俄羅斯中國總商會代表唐明毅副會長向南都記者表示,格林伍德項目以俄聯邦歐洲部分120多個城市為重點,打造中國商品在俄銷售的主渠道,并利用俄聯邦現有的銷售網絡推銷,采取現代化、立體化銷售方式批發中國高質量產品。“目前華為、中興通訊(30.21,1.36,4.71%)等企業已經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