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特種郵票短短10天內暴漲超5倍,這套郵票中的天宮一號、遼寧號航母等都是這幾年的熱門題材,而且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說中國夢,愛國元素剛好契合國慶主題,也正是受熱捧的題材和國慶期間禮品市場的推動使得這套郵票高開高走。
據悉,《中國夢》郵票將發行三組,目前業內根據各地銷量推測出一個大概的數據,那就是這套郵票的發行總量大約在1600萬左右,而小全張則在700萬左右。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一套郵票的發行量普遍在1000萬左右,而根據初步推測的發行量,《中國夢》郵票顯然已經超標了50%以上,如果加上小全張的700萬,那么整體的數量就超過2000萬。縱觀1993年到2000年出的郵品,所有“垃圾板塊”的發行量都超過2000萬。
“當然,郵品的升值與否,并不完全取決于發行量的多少,其價值與郵票本身的題材、設計以及群眾的追捧程度都息息相關。比如一些生肖郵票,由于題材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如果設計感強的話,自然也會吸引非集郵愛好者購買。”宋曉文表示。
作為國家級郵展評審員,福建省集郵協會副秘書長宋曉文則從更專業的角度剖析了中國夢特種郵票行情暴漲背后的緣由,首先是印刷技術上采用了四種防偽方式,分別是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以及熒光噴碼,其次是這套郵票的來源十分權威,分別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中國人民解放局總參謀部測繪導航局、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辦公室以及中國大洋協會。
大部分的郵商和集郵愛好者普遍認為,作為一款“主旋律”郵票,短期內出現上漲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尤其是小全張升值潛力會更高。但對于后市走勢,大多數業者都持謹慎態度,從長期來看,其升值空間有限。
因而,從收藏投資角度來說,更應該放平心態,而對于集郵來說,更應該把目光集中在郵品本身的文化,關注它的思想、政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