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將與日本首相菅直人(Naoto Kan)在東京會晤,討論地區安全事宜,其背景是(一些鄰國)對于中國在領土邊界問題上變得更加自信感到焦慮。
中日兩國因存在爭議的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問題發生多年來最嚴重的外交糾紛之后,日本政府正努力修復與中國政府之間的關系。上月,在一艘中國拖網漁船在釣魚島附近與日本巡邏艇相撞之后,日本扣押了漁船船長,中日關系因此急劇惡化。
隨后幾周,兩國均爆發了要求維護本國領海主權的抗議活動。最新情況是,中國警方周日驅散了蘭州的反日抗議活動。
亞洲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沖突提醒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經濟融合存在風險。中國臨時中斷與日本的高層聯系,并在事實上暫停對日稀土出口。稀土在許多電子產品的生產中非常重要。
印度領導層相信,未來一些年,該國將與日本一樣,不得不應對與中國之間的合作與競爭關系。印度對于中國在其鄰國巴基斯坦、緬甸和斯里蘭卡的影響力日益上升的擔憂有所加劇,同時印度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目前估計達到了600億美元左右。
印度政治領導層和軍方還擔憂中印在其東北部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和克什米爾(Kashmir)的領土糾紛,以及中國海軍實力的日益增強。
分析師表示,日本在與中國的海界糾紛中采取的方式,對印度頗有啟發——印度對于中國艦船在其向來視為自己勢力范圍的印度洋海域的存在感到不安。印度領導人擔心,一場類似于漁船相撞事件的“意外事故”,會引發中印兩國的外交和經濟糾紛。
中國在經濟上的崛起,也推動其鄰國走到了一起,因為它們都對于自己與本地區占主導地位的經濟體之間的關系、人民幣匯率和中國的貿易順差感到擔憂。
近幾個月來,印度已超過中國,成為日本直接外國投資的最大接受國。去年,日本在印度投資約66億美元,雙邊貿易額約為200億美元。
在出訪日本之前,辛格表示:“加強印日兩國的戰略和全球合作伙伴關系,得到了兩國政界的全力支持,而且是促進亞洲乃至全球和平、繁榮和穩定的一個因素。”辛格還將訪問馬來西亞和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