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龍虎山》特種郵票在龍虎山舉行了首發式,鷹潭人民的“申郵”夢終于實現。這是1995年以來,江西題材郵票首次獨立成套發行,其中小型張的發行更是填補了江西郵票史的空白。上世紀90年代開始《龍虎山》郵票發行申報工作,在此期間一波三折,不過鷹潭人民癡心不改,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
一直以來,龍虎山就以其獨特的丹山碧水和深厚的道教文化享譽海內外。盡管擁有了登上“國家名片”的足夠分量,但由于每年郵票發行數額有限,龍虎山“申郵”之路走得艱難而崎嶇。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鷹潭一群鐵桿的集郵愛好者就表達了以龍虎山題材申報郵票發行的想法,這與當時鷹潭市委、市政府的思路不謀而合。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鷹潭已經開始著手準備申報工作。
進入新世紀,鷹潭市專門成立了郵票申請發行工作領導小組。到2007年,通過長期溝通和爭取,《龍虎山》郵票選題論證工作進入了國家郵政局規劃之中。2007年底,國家郵政局公布的2008年紀念、特種郵票發行計劃目錄中,《龍虎山》郵票列入發行計劃,全套郵票有《丹山碧水》、《虎踞龍盤》兩枚,面值為1.2元,發行時間定于2008年10月12日。
2008年6月,《龍虎山》郵票已經做好了所有的發行前期工作,即將開印。
然而,2008年適逢北京奧運會舉行,加上突發汶川大地震,國家郵政局先后增發了《北京奧林匹克博覽會》、《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等8套郵票。為了保持發行總量平衡,當年8月國家郵政局宣布,將《龍虎山》等3套原計劃發行的郵票臨時取消。龍虎山無奈與“國家名片”失之交臂。
隨著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先后申報成功,龍虎山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迅速提升。2010年,江西省兩會期間和鷹潭市兩會期間,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分別以建議和提案的方式,希望龍虎山再次向“國家名片”的榮譽發起沖擊。
2011年6月,鷹潭市再次成立了《龍虎山》郵票申請發行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開展申報工作。
經過多方努力,領導小組終于促成國家郵票印制局設計室主任閻炳武一行前往龍虎山考察郵票發行事宜,并確定了郵票“仙山、仙水、仙地”的主題。鷹潭修改了此前的申報方案,將原來一套2枚擴充到一套3枚再加小型張1枚。小型張如果發行,將一舉實現江西省郵票史的突破。但是,小型張郵票每年發行不過三四張,難度可想而知。
2012年11月,鷹潭市市長鐘志生帶著領導小組成員趕赴北京,向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充分闡述了這套《龍虎山》郵票發行的重大意義。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最終決定發行《龍虎山》特種郵票。
壓制住心頭的興奮,申報領導小組開始了票面設計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廣發“英雄帖”,邀請各大美院、郵票設計部門的相關人員進行設計。
今年3月,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最終選定了鷹潭本土青年畫家丁忠兵設計的票樣。為了充分表現出“仙山、仙水、仙地”的主題,丁忠兵歷時一年多,前后畫了100多套草圖,終于成稿。
就在全市上下積極籌備郵票發行的過程中,一個意想不到的插曲出現了套票中的一枚是以“道教祖庭”命名,有人對龍虎山自稱“道教祖庭”提出質疑。
眼看著發行日期越來越近,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只有使用《天師府第》名稱,這無疑使郵票的文化底蘊降低了一個檔次。
2013年5月,國家宗教事務局明確表明“中國道教協會對其中一枚郵票命名為‘龍虎山·道教祖庭’不持異議”。至此,《龍虎山》特種郵票才最終修成正果;同時,也正式確定了龍虎山“道教祖庭”的地位。
6月5日,《龍虎山》特種郵票在北京開機印制。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票印制局特意舉行了一場開機印制儀式。據了解,自1995年的《三清山》后,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獨立成套發行的“江西郵票”。這一次,《龍虎山》特種郵票的成功發行,其意義不僅僅是讓江西“四大名山”在郵票上聚首,更多的是可以通過郵票這個方寸天地來進一步提升龍虎山的道文化,提高龍虎山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為龍虎山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打下堅實基礎。
郵票被譽為“國家名片”,不僅是廣大“郵迷”的心頭之愛,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最優秀、最美好、最富有紀念性事物的濃縮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