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在進入收藏領域后使用價值在逐漸淡化而收藏價值在不斷的突出,其中,郵票的收藏價值不僅受自身的文化信息量等因素的影響也受市場因素的影響。
1. 郵票的需求量
供需關系往往也是決定郵票升值的重要因素。需求量大的熱門品種,價格升幅就會大些。如收藏JT郵票的人比收藏老紀特的人多,JT郵票就比老紀特郵票升值快。同樣由于收藏清代郵票的人很少,清代郵票的升值速度相對來說較慢,如1878年發行的第一套“大龍”郵票,全套3枚,雖然單枚票的最大發行量才幾十萬枚,但平均每枚郵票的價格還不如100年后于1980年發行的“庚申猴”郵票高,“庚申猴”郵票的發行量是“大龍”郵票的十多倍,庚申猴郵票升值快是因為其需求量比“大龍”郵票的需求量大很多。
市場的需求量小,供就會大于求,造成價格與價值的倒掛;反之,需求量大,就會出現郵票供應緊張,價格就會上揚。老郵票品如此,新發行的郵票市價也與供需關系有關。去年以來,毛澤東題材郵票市場需求量增大,市價也一路攀升。如J97“毛澤東誕生90周年”郵票,去年最低成交價為30多元,目前市價已達95元;1993—17“毛澤東誕生100周年”郵票,現價也漲到了40元;2003—25“毛澤東誕生110周年”郵票目前市價已升至80元。由此可以看出,需求量不僅影響郵票的價格,而且可以提升郵票的價值。
2.郵票的收藏時間
時間是收藏品升值的加速器,也就是說,收藏品的增值幅度是同時間成正比的,收藏時間越長,其增值幅度也會越大。收藏其實就是以時間換空間,以時間換利潤,時間就是積累財富的過程。時間的長短也影響著郵票的價值。
作為一名郵票投資者,不但要了解影響郵票升值的重要因素,還要注意自身的修煉,在投資和收藏過程中努力增強5種能力,即眼力、魄力、財力、定力和耐力。
眼力:要能慧眼識寶。能在眾多的郵品中找到那些具有升值潛力的品種。
魄力:相信自己的眼力,一旦看好,要敢于買進,不要猶豫。無論是漲是落,該出手時就出手。
財力:投資和收藏還是要有一定的經濟做支撐,要量力而行,看好的品種,要能買下才好。
定力:要有良好的心態,什么時候買入,什么時候出貨,要事先有計劃,有心理的定位,不要盲從,人云亦云。
耐力:要明確收藏品投資是長線,要經得住價格的千變萬化,要有把牢底坐穿的毅力。堅信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3. 郵票的存世量
簡單來講就是“物以稀為貴”。存世量越少,收集難度越大,其價格也會越高。如1897年清代紅印花3分加蓋改值小字當壹圓郵票,由于只加蓋了50枚,目前國內僅發現四方連1件,被集郵界稱為“東半球最罕貴之華郵”。再如大家熟知的“祖國山河一片紅”(俗稱“小一片紅”)未發行郵票,存世量百余枚,2010年嘉德拍賣價為135萬,加傭金約150萬元。存世量僅有8枚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俗稱“大一片紅”)未發行郵票,在2012年嘉德春季拍賣會上以730萬元成交,創造了中國單枚郵票的拍賣紀錄。
這是存世量對價格的影響。發行量大的不等于存世量就大,比如“文”字郵票發行量很大,大都在1000萬枚左右,但因消耗量也很大,相當數量都用于通信,大多數品種的存世量反而很小,同樣升值也很快。
郵票不僅是郵資憑證,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收藏價值,其影響因素有三:郵票的需求量、郵票的收藏時間、郵票的存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