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公司的大股東真黑啊。”對于南京新百(600682)(進入該股吧,新版行情)在近期公布的資產注入方案,有研究員終于是看不下去了。昨日,上海某券商研究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南京新百的資產重組予以了痛批,高達10倍的溢價收購資產,裝進來后卻不能提升業績,這又將是一次吹泡沫的過程。
注入資產不能提升業績
深圳某券商研究員向記者表示,他雖然沒有認真研究過南京新百的方案,但是從近期的媒體報道來看,這個方案很可能有問題。
這次購買的7家公司之中,溢價幅度最高的珠江壹號,賬面凈資產8698萬元,預估值16.35億元,溢價高達15.48億元。而根據南京新百公司的公告,在2007年8月28日,南京新百公告稱,公司與泰州新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鵬房產”)簽訂股權轉讓協議,轉讓所持有的南京珠江壹號置業發展有限公司(即“珠江壹號”)30%股權,賬面價值為2719.47萬元,評估價為4302萬元,轉讓價格為4500萬元。同時南京新百稱,新鵬房產與公司不存在關聯關系,本次交易為非關聯方交易。
“當初,資產溢價不到1倍就低價甩賣,如今卻溢價近20倍高價接盤,這種賣出去再買回來的資產轉移,雖然在行業里并不稀奇,但是會計課本告訴我們,這種高溢價的買入就是標準的轉移利潤方法。”這位研究員說。
“有段時間我們都跟蹤了,但是后來太不透明,沒辦法跟蹤。”前述那位上海研究員進一步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爆料,我感覺這家公司是不健康的,基本面也不透明,這種公司不值得投資,應該回避。
他表示,這次資產注入就很能說明問題,因為注入的資產,并不能幫助公司提升盈利增長。根據公告,假定本次資產收購在2009年10月1日前完成,南京新百2010年預計實現凈利潤2.05億元,按向金鷹國際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46億股計算,折合每股收益僅0.25元,而僅2008年1~9月,南京新百的每股收益就已達到了0.21元。既然收購資產并不能改善公司的盈利增速,上市公司就沒有必要進行這次交易。“現在拿地是很便宜的,從經濟上說,沒必要買。”他告訴記者。
南京新百董秘陳新生在昨日回應記者時稱,對于近期關于公司的各種說法,公司這兩天會有一個正式的答復。
基金也被“忽悠”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近幾天基金也開始減持南京新百。
兩個漲停后,基金開始逢高減持,原因恐怕并不簡單。一位長期跟蹤南京新百的投資者劉先生告訴記者,其實基金在南京新百中很受傷,這次股價借資產重組漲上去后,基金就開始了撤退。
當初,長信金利(凈值,檔案,基金吧)趨勢、中銀動態策略等基金,在南京新百股改后大量買入,成本普遍在12元以上,然而在去年10月過后,基金卻都割肉出局了。
“當初基金正是看好南京新百物業資產的增值,才大舉介入,哪里知道上市公司業績一直沒有反映出來,而且公司很不透明,甚至拒絕基金公司去調研。無奈之下,很多基金從8元開始就一路殺跌出局,直殺到去年11月。誰知道公司又在今年玩起了資產注入,基金被這么一折騰,高買低賣,估計現在誰都不敢再買了。”劉先生說。
一位基金公司的人士也表示,當前的價格買入意義不大,基金不可能大舉買入,因為即使按照2010年的盈利進行估值,當前的市盈率已經接近了40倍,這無論是在商業股還是在地產股中,都是很高的。
前述那位上海商業零售行業研究員稱,公司的透明度一直很低,在當前的價位,我建議基金保持理性,要以退出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