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則昊:就我個人而言,我最看好的是連體鈔板塊。連體鈔是各國央行或取得貨幣發行權的機構依法發行的法定貨幣,兩張以上連在一起未裁切,是專供人們收藏鑒賞的。它有“新、奇、特、量少、防偽性最強”等特點,而且按照國際慣例都是溢價發行的,所以收藏價值比較高。
目前,整個中國的連體鈔包括香港、澳門等地區共發行了30多個品種,總市值500多億元人民幣。其中香港連體鈔發行最早的是1995年匯豐銀行發行的20元整版鈔。中國人民銀行最早發行的是1999年建國50周年50元三連體鈔。澳門最早發行的是1999年大西洋(600558,股吧)銀行發行的20元、50元十二連體鈔。
為什么說連體鈔板塊是紙幣收藏的精品板塊?因為它的整體升幅很大。兩連體鈔如2000年發行的千禧雙龍鈔,由300多元上漲到現在的1.8萬元左右,約60倍;三連體鈔如1999年發行的建國50周年50元三連體鈔,由400多元漲到現在的2萬多元,約50倍;四連體鈔如2000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四連體大全套(康銀閣版),由1700多元漲到8萬多元,約50倍;2000年發行的2元、5元四連體鈔,也由60多元漲到現在的4000元左右,漲幅接近70倍;八連體鈔如2000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1角到10元八連體鈔,由300多元漲到現在的3萬多元,約100倍;2000年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八連體鈔,由15元漲到現在2000多元,約100多倍。整版鈔如2001年發行的澳門10元整版鈔,由1000多元漲到現在10多萬元,約100多倍。
甄偉鋼:現在最貴的是2000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整版鈔,面值只有722.5元,發行量1萬套,由未裁切的整版第四套人民幣1980年版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券各一版印制,整版不裁切,一張張卷起來放入一個炮筒,所以俗稱“大炮筒”或“人炮”。最初面市時只有2000多元,漲到現在值40萬-50萬元左右,品相好的絕品在60萬-70萬元左右,漲了300多倍。
江則昊:連體鈔是時間越長越經典的品種,首先它的發行量少,除分幣八連體鈔的發行量在100萬套外,其它的多數在10萬至40萬之間,香港發行量最少的是2009年渣打銀行發行的150元整版鈔,發行量6000套;中國大陸發行量最少的是第四套人民幣整版鈔,發行量1萬套。其次,它的消耗大,市場貨源不斷減少,除了禮品消耗外,因為非法裁切,致使不少連體鈔的存世量遠低于發行量。
甄偉鋼:“大炮筒”2000年發行的時候2000元左右,不好賣,上海的一些錢幣商、禮品商就把整版鈔進行非法裁切。
江則昊:還有將澳門10元整版鈔裁切成二連配禮品冊的;將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八連,第四套1角到10元八連鈔裁切成二連、四連配冊;將第四套人民幣四連大全套(長城版)(康銀閣版)裁切成第四套人民幣全同號鈔;甚至將1980版50元四連體裁切成單張配冊等。不僅如此,還有不法分子將連體鈔裁切成錯版人民幣,以高價賣給不懂的人。
但我之所以玩連體鈔,最看重的還是它的防偽性。連體鈔板塊從發行至今,是唯一未發現假貨的藏品。不是騙子沒盯上這個板塊,而是盯上了也沒用。現在原子彈是第一高科技,而鈔票就是世界第二高科技的東西。連體鈔也是國家的法定貨幣,印刷的紙張是專用的鈔票紙,如果要假冒生產一個連體鈔品種,其難度和制造成本難以想象。而且每一套連體鈔的證書是鈔票紙制成且帶防偽水印,證書與鈔的后四位號碼相同,這點讓連體鈔比任何流通單鈔都多上了一道保險。
經過13年的發展,連體鈔現在的品種也不過30個左右,極少的品種加上有限的發行量,造成了連體鈔入手容易和盤子輕兩大特點。有人做過一個簡單的計算得出以下結論:將連體鈔中的任何一個品種的全部數量購買下來所需要的資金,放在任何一只股票里面都不可能產生太大的控制效應。這說明了連體鈔的總市值少,如果減去市場消耗部分,實際市值更少。在連體鈔領域,甚至不用上億的資金就可以給它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