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個別極其珍稀的幣種之外,絕大多數的錢幣投資收藏都講究品相。此外,不同品種的錢幣升值速度、幅度相差也是非常大的,那么到底哪些錢幣才值得投資收藏?
(1) 人民幣:
第一套人民幣品相好的價格過千萬
甄偉鋼:錢幣收藏界有一句話:“金不如銀,銀不如銅,銅不如紙。”說的是紙幣的升值潛力最大。以第一套人民幣為例,目前品相好的價格可以過千萬元,六七成新的價格也要300多萬元,但金銀幣升值幾萬倍的目前還沒有。所以投資收藏紙幣,還是有很多機會的,重點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板塊:
迄今為止,中國人民銀行已發行了五套人民幣,其中,發行時間最早的第一套人民幣最為珍貴和稀缺,第二、三套尾隨其后。
第一套人民幣可重點關注10000元的“牧馬圖”和5000元的“蒙古包”。比如面值10000元的“牧馬圖”,目前全品相的市場價為380萬元,在今年3月上海泓盛的拍賣會上,一張九成新的10000元蒙文版“牧馬圖”,就拍出了299萬元的高價。
第二套人民幣可重點關注10元的“大黑十”,這張紙幣的價值同樣在于稀有,是1953年前蘇聯代印的“蘇聯版”,后來蘇聯專家撤走后,中國自己印鈔票,紙張和質量就都不一樣了。目前品相好的“大黑十”價值20多萬元/張。
第三套人民幣可重點關注“背綠星水印”,即1962年版背綠1角券,目前價格是5萬元/張。當年第三套人民幣是中國印鈔廠獨立自主印的,1963年以后才開始流通。一開始的時候,1角和2角背面的顏色是一樣的,都是淺綠色的。但一到晚上根本就分不清,這一情況反映到中央以后,周恩來總理馬上就要求人行改顏色,所以一角紙鈔的背面就改了顏色,原來發行的背綠1角銀行都回收了。正因數量稀少,“背綠星水印”才值錢。還有2元的“車工”,現在普通的一張也要一千來塊錢。
第四套人民幣市場公認的龍頭品種為1980版的50元和100元。因為我們國家的貨幣從第二、第三套人民幣開始,最大的面值都是10元,當時到了改革開放初期,鈔票的供應量非常緊張,央行整天要加班運鈔,銀行的運鈔車都開到了飛機的旁邊裝運。直到第四套人民幣出現了50元、100元的大面額,這種情況才得到緩解。為什么關注1980版的50元和100元?說到底還是發行量的關系,因為最開始的時候防偽技術不行,這兩張大面額的鈔票都沒有安全線,所以后來在使用過程中被銀行慢慢地回收了,市場上的量少了。
江則昊:第五套人民幣正在流通,是不允許買賣的。除了“八同號”、“99版”等個別精品外,總體而言距離真正的收藏價值還有一定的距離。“99版”之所以貴,也是因為后來被銀行回收,以及流通時間極短的原因。因為當時除了1元的紙鈔,其他的幣面上都缺了單位“yuan”,又沒有盲文,所以后來被逐漸回收。我們現在流通用的是2005年版的,但這個版本沒有1元的紙鈔。
而“八同號”指的是一套人民幣從1元紙鈔到百元紙鈔,每張的8位阿拉伯數字都相同,這比較難找。而且以后出的新幣,會在7個阿拉伯數字中間插一個冠字號,這樣就更加大“八同號”的搜集難度了。所以以后就只有7同號,不可能有8同號了。此外,現在市場中比較常見的還有“生日鈔”,另外,紙鈔末3位同號被稱為“豹子號”、末4位同號被稱為“獅子號”。
(2)流通紀念幣:
3角硬幣25年漲1666倍
甄偉鋼:流通紀念幣也自成一個板塊,它與貴金屬紀念幣不同。目前人民銀行已發行的流通紀念幣包括96枚硬幣和3張紀念鈔(奧運紀念鈔+千禧龍鈔+建國50周年紀念鈔),它們的材質是用于印刷鈔票的紙張或鑄造普通硬幣的金屬,面額表明其法定價值,主要以中外重大事件、節日、紀念日和珍稀動物為題材而設計鑄造,是國家發行的可以流通但又具有紀念意義的法定貨幣。貴金屬紀念幣則主要由金、銀、鉑、鈀等貴金屬材料制成,當中金銀紀念幣是貴金屬紀念幣的代表性品種。
96枚硬幣當中,最值得關注的“幣王”是1988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周年時發行的一枚面值1元的紀念幣,現在單枚價格都過4000元了。
另外關注度較高的還有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在廣州舉行時發行的3枚紀念幣。現在這枚3角錢的紀念幣漲到了500多元。
江則昊:相比紀念硬幣,中國的紀念鈔發行很少,只有3張:2008年發行的面值10元的奧運紀念鈔、2000年發行的面值100元的千禧龍鈔,以及1999年發行的面值50元的建國50周年紀念鈔。當中升值速度最快的是2008年紀念北京奧運會召開發行的奧運紀念鈔,去年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一度超過了7000元/張,目前報價在4000元/張左右。但因為品種和發行量都比較少,所以紀念鈔長期還是看漲的。
(3)連體鈔:“大炮筒”漲了300多倍
江則昊:就我個人而言,我最看好的是連體鈔板塊。連體鈔是各國央行或取得貨幣發行權的機構依法發行的法定貨幣,兩張以上連在一起未裁切,是專供人們收藏鑒賞的。它有“新、奇、特、量少、防偽性最強”等特點,而且按照國際慣例都是溢價發行的,所以收藏價值比較高。
目前,整個中國的連體鈔包括香港、澳門等地區共發行了30多個品種,總市值500多億元人民幣。其中香港連體鈔發行最早的是1995年匯豐銀行發行的20元整版鈔。中國人民銀行最早發行的是1999年建國50周年50元三連體鈔。澳門最早發行的是1999年大西洋(600558,股吧)銀行發行的20元、50元十二連體鈔。
為什么說連體鈔板塊是紙幣收藏的精品板塊?因為它的整體升幅很大。兩連體鈔如2000年發行的千禧雙龍鈔,由300多元上漲到現在的1.8萬元左右,約60倍;三連體鈔如1999年發行的建國50周年50元三連體鈔,由400多元漲到現在的2萬多元,約50倍;四連體鈔如2000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四連體大全套(康銀閣版),由1700多元漲到8萬多元,約50倍;2000年發行的2元、5元四連體鈔,也由60多元漲到現在的4000元左右,漲幅接近70倍;八連體鈔如2000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1角到10元八連體鈔,由300多元漲到現在的3萬多元,約100倍;2000年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八連體鈔,由15元漲到現在2000多元,約100多倍。整版鈔如2001年發行的澳門10元整版鈔,由1000多元漲到現在10多萬元,約100多倍。
甄偉鋼:現在最貴的是2000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整版鈔,面值只有722.5元,發行量1萬套,由未裁切的整版第四套人民幣1980年版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券各一版印制,整版不裁切,一張張卷起來放入一個炮筒,所以俗稱“大炮筒”或“人炮”。最初面市時只有2000多元,漲到現在值40萬-50萬元左右,品相好的絕品在60萬-70萬元左右,漲了300多倍。
江則昊:連體鈔是時間越長越經典的品種,首先它的發行量少,除分幣八連體鈔的發行量在100萬套外,其它的多數在10萬至40萬之間,香港發行量最少的是2009年渣打銀行發行的150元整版鈔,發行量6000套;中國大陸發行量最少的是第四套人民幣整版鈔,發行量1萬套。其次,它的消耗大,市場貨源不斷減少,除了禮品消耗外,因為非法裁切,致使不少連體鈔的存世量遠低于發行量。
甄偉鋼:“大炮筒”2000年發行的時候2000元左右,不好賣,上海的一些錢幣商、禮品商就把整版鈔進行非法裁切。
江則昊:還有將澳門10元整版鈔裁切成二連配禮品冊的;將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八連,第四套1角到10元八連鈔裁切成二連、四連配冊;將第四套人民幣四連大全套(長城版)(康銀閣版)裁切成第四套人民幣全同號鈔;甚至將1980版50元四連體裁切成單張配冊等。不僅如此,還有不法分子將連體鈔裁切成錯版人民幣,以高價賣給不懂的人。
但我之所以玩連體鈔,最看重的還是它的防偽性。連體鈔板塊從發行至今,是唯一未發現假貨的藏品。不是騙子沒盯上這個板塊,而是盯上了也沒用。現在原子彈是第一高科技,而鈔票就是世界第二高科技的東西。連體鈔也是國家的法定貨幣,印刷的紙張是專用的鈔票紙,如果要假冒生產一個連體鈔品種,其難度和制造成本難以想象。而且每一套連體鈔的證書是鈔票紙制成且帶防偽水印,證書與鈔的后四位號碼相同,這點讓連體鈔比任何流通單鈔都多上了一道保險。
經過13年的發展,連體鈔現在的品種也不過30個左右,極少的品種加上有限的發行量,造成了連體鈔入手容易和盤子輕兩大特點。有人做過一個簡單的計算得出以下結論:將連體鈔中的任何一個品種的全部數量購買下來所需要的資金,放在任何一只股票里面都不可能產生太大的控制效應。這說明了連體鈔的總市值少,如果減去市場消耗部分,實際市值更少。在連體鈔領域,甚至不用上億的資金就可以給它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