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資料
圖片資料
近日,在南京晨報舉辦的第一期“藏友匯”活動中,出現了多件重量級藏品。其中,一位市民拿出了20多年前發工資時偶然得到的一張第四套面值50元的“漏號”錯版人民幣。收藏專家表示,錯版幣非常少,“漏號”錢幣更是極為罕見,這張錯版幣或能在南京換套別墅。
印鈔機正巧換油墨?
這張1980版50元沒印上數字
上周末,市民老陳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錢幣夾,給專家鑒定。當翻到一枚1980版50元“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人民幣時,老陳有意識地停了下來,“這枚錢幣雖然還在流通,但由于屬于第四套人民幣早期發行的錢幣,加之當時使用和消耗量較大,品相完美的并不多,價值在三四千元。”鑒定專家張天錫先生表示,但有著幾十年收藏錢幣、郵票經驗的張天錫先生,猛然發現,老陳帶來的錢幣長得有點怪,并不是一張普通樣子的第四套人民幣。
點購收藏網的記者看到,這張奇怪的50元錢幣,從外觀上看,并沒有異樣,但在盲人文字上方,正常的該類人民幣會印有深藍色的阿拉伯數字及冠號。但這張錢幣卻只有淡淡的痕跡,卻沒有顯示出文字。對此,有錢幣專家表示,這可能是印刷廠在批量印刷錢幣時,正好因為印刷數字的噴墨頭缺墨或其他印刷故障導致。
當初發工資時已發現
直覺告訴他這張“怪錢”是個寶
談到這張錯版錢幣的來歷,老陳感慨地說,這張“怪錢”已經留了23年了。“那時候人的收入并不高,只有幾百元,當時單位發的錢面值為50元的。由于張數不多,通常會一一查驗,以防錢幣破損或遇假幣,使得發的錢不能用。有一次,在查驗時,我猛然發現,有張9成新的錢怎么缺了一串數字。我立即拿給同事去看,大家都不曉得怎么回事。”老陳回憶說,當時還挺怕遇到假錢的,但后來仔細查驗后,發現不像是假的,“我有過幾十年收集郵票的經歷,深知錯版錢幣的收藏價值,于是堅定地把它留了下來。”老陳說:在前幾年,我找到熟人,翻出“家底”,拿著這張錢幣到銀行去鑒定,最終還是確認是真幣,這下,我更是如獲至寶,小心翼翼地保存起來,生怕折一個邊角,影響它的價值。
老陳說,這枚錢幣跟了自己23年,自己空閑的時候,或者親戚及好朋友來家做客,就會拿出來和他們一起分享,因此,對這枚錢幣已很有感情了。不過,老陳表示,現在錢幣炒得很熱,也覺得可以出手了,于是委托中國點鉤收藏,等待有緣分的買家出現。
漏印數字錢幣極罕見
錯版概率或不足百萬分之一
“現在市場上也熱炒錯版錢幣,在網上掛牌顯示,一些漏色、漏水印等錯版幣價格在數十萬到百萬元不等。”藏友匯錢幣專家說,出現錯版錢幣的概率可能是幾百萬分之一,而漏數字的錢幣幾率或更小,或者不足百萬分之一。該專家指出,“國家指定的印鈔廠制作鈔票會極為苛刻,由于工人也都富有經驗,雖然,印刷人民幣要經過多組工序,但每關審核都極為苛刻,最終印刷出成品,還要統一檢驗。相比而言,漏水印的人民幣,查驗難度比較大,因此,對比各種錯版錢幣,這種錯法比較普遍,但像50元漏印數字的,在國內也極為罕見。記者通過Google、百度查詢,國內尚沒有1980版50元漏印流水編號的報道。
有錢幣專家指出,錯版錢幣交易屬于小眾市場,因此,交易價格的跨度很大,完全是要靠買家和賣家的談判。但考慮到1980版50元本身價值就很高,加之,這枚錢幣票面較新,保存也較完整,錯版錢幣的錯誤比較明顯,這張錢幣或許能值幾百萬元,老陳一旦尋到買家,或許能在南京城郊附近換套別墅住。
點購收藏網記者從多個錢幣交易網站看到,真正的錯版錢幣身價普遍較高,一市民10年前收藏到水印倒置的1990版100元面額的紙幣,擬出售價格為50萬元。與此同時,廣西覃先生手里有一張1990年版的百元錯版幣,他在網上報價為40萬元人民幣。此外,山東棗莊一位李先生,15年前無意中得到一張百元紙幣,水印頭像倒置,他的報價高達280萬元人民幣。
想收藏錯版幣還須謹慎
已經有騙子盯上仿造幣
已經有騙子瞄上了價值連城的錯幣、殘次幣市場。據了解,目前市場上騙子造假一般有三種手段,第一種是將紙幣的面額改成倒置的;第二種是將“中國人民銀行”改成倒置的;第三種是將紙幣中的水印頭像改成倒置的。他們通過刀切、粘貼、修刮的方式人為地制造錯幣,使原來數百元的錢幣,身價很快抬高數百倍甚至數千倍,以期謀得暴利。曾在2005年,4個河南農民自制錯版五角人民幣,詐騙了10萬元,4人均被判刑,最少的1年,最長的5年。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