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銘,今年45歲,上海市人,愛好錢幣收藏與投資已有二十多年了。說起集幣史,他說還真應該感謝他的母親,在他20歲生日那年,母親給了他一枚“袁大頭”銀元,這是他第一次開始擁有了自己的錢幣收藏品。
1989年夏天,李靖銘慕名來到上海市肇嘉浜路街心花園集幣交易市場(上海云洲商廈錢幣交換市場的前身),這是他第一次看到那些形形色色的流通金屬紀念幣,當時他對發行量最小、售價最高的《建行》幣發生了興趣,那時《建行》幣僅售5元一枚,而“袁大頭”卻賣40元一枚,于是他賣掉那枚“袁大頭”,換回了8枚《建行》幣。不久,錢幣市場日趨活躍,流通紀念幣價格開始逐步上漲,到了1993年底,《建行》幣已漲到65元一枚,于是,他就果斷地拋掉了8枚《建行》幣,得款500元,轉手以2元一枚的價格,又買了5卷《憲法》幣(1卷為50枚,5卷共250枚)。
時間過得真快,彈指間到了1997年一季度,錢幣交易市場已十分火爆,到了當年3月底,有“錯版”傳聞的《憲法》幣被猛炒到70元左右一枚,李靖銘見狀毫不猶豫地以66元一枚的價格,及時將5卷《憲法》幣全部拋出,共得款1.65萬元。看著手中的錢,他不禁想起了20歲生日時母親給他的那枚“袁大頭”,這都是靠那枚“袁大頭”為他換來的啊,他非常懷念“袁大頭”為他帶來的財運。而此時傳統老銀幣“袁大頭”由于一直缺乏莊家大戶光顧,價格已滯漲多時,于是,他便以65元一枚的價格,買進了100枚“袁大頭”,用去6500元,剩下的1萬元,他存進了銀行。
從1997年5月起,錢幣市場里各類錢幣價格開始逐步走低,到了2000年7月,許多錢幣品種的跌幅已相當深了,李靖銘見狀從銀行里取出這1萬元存款,來到錢幣市場,他見1996年版一盎司《熊貓》銀幣價格跌幅尤其深,便以79元一枚的價格,買進了100枚《熊貓》銀幣(1997年4月幣市高潮時,《熊貓》銀幣曾創下過800多元的天價),余下的2100元,他又以7元一枚的價格,買了6卷(300枚)《敦煌》流通紀念幣。誰知過了九個月左右,也就是2001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郵幣卡市場又出現了一波罕見的“井噴”上漲行情,許多郵幣卡品種價格紛紛上揚,他見好就收,及時以99元一枚的價格,將100枚《熊貓》銀幣全部賣出,又以14元一枚的價格,將300枚《敦煌》流通紀念幣也出手,共得款14100元,李靖銘又將錢存進了銀行。
一晃又到了2004年8月,李靖銘見各類錢幣價格又跌得很低了,便從銀行里取出錢,以75元一枚的價格,重新買回了100枚1996年版一盎司《熊貓》銀幣,又以65元一張的價格,買進了一刀(100張)第三版人民幣貳元券,以便等今后錢幣價格漲上去后再出手。
從2006年年底起,傳統老銀幣和第三版人民幣時來運轉,價格開始大幅上漲,至2009年秋季,“袁大頭”已漲到180多元一枚,而一刀第三版人民幣貳元券已漲到7萬元。在這20余年的時間里,李靖銘以一枚銀元(當年市值40元)起家,換了幾次品種,到目前擁有100枚“袁大頭”、100枚《熊貓》銀幣和一刀(100張)第三版人民幣貳元券(目前總市值已超過了10萬元),升值率高達2500倍,堪稱炒幣奇跡。
最近,他這樣對筆者說:“目前傳統老銀幣和第三版人民幣漲幅較好,我準備再觀察一段時間,一旦這兩個板塊出現滯漲現象,我會立即將‘袁大頭’和第三版貳元券拋出,而《熊貓》銀幣近年來表現還不夠出色,我還將‘捂’上一陣,我始終堅信風水輪流轉,用不了多長時間,《熊貓》銀幣一定會重現昔日的輝煌,其價格也一定會再上新臺階。”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