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收藏市場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以前是高古幣的天下,之后被機制幣取代,直到近幾年,新中國金銀幣才后來者居上,到2010年取得蓬勃發展,鞏固了“霸主地位”。
有近20年藏齡的藏家蔡小平就是新中國金銀幣的藏家之一,截至目前他所收藏金銀幣的多達600個品種,近兩年內投下的資金不下200萬元。 2000年,金銀幣價格的暴漲暴跌讓他對這一收藏門類失去了信心,轉而將目光投向古董市場,直至2010年,幣市的再度上揚讓他重拾信心。“從前求全的心態很濃重,兩盎司以下的銀幣只差一枚就全部集齊,然而如今我更關注題材好的金銀幣,不求全而求精、求稀;購買習慣也從只買一枚的純收藏角度,轉而同一題材購買兩三枚,兼顧投資和收藏。”
雖然新中國金銀幣是錢幣收藏市場主流,但仍有部分收藏者鐘情“老精稀”市場,有十幾年投資收藏經驗的付先生比較鐘情于老的紀念金銀幣,“主要是民國以前的,存世量少,而且我覺得中國近現代的金銀幣溢價太高,風險較大”。做錢幣生意的店主王錫軍告訴記者,清朝的“鷹洋”、“龍洋”、銀錠、銀元寶,民國的“小黃魚”、金銀幣等,他都賣過,但由于存世量少,難以形成市場的集聚效應,因此買家多為傳統藏家,炒作空間很小。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