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一:“老精稀”將繼續“貴”下去
“老精稀”品種是中國金幣市場中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人為炒作?價值回歸?人云亦云。但不可否認的是,“老精稀”中的確有很多具有極高藝術與文化價值的優秀品種。經過近幾年的市場洗禮,中國金幣集藏領域者的智慧度也越來越高,“老精稀”版塊中的惜售情況已成普遍現狀,在其中尋求“撿漏”似乎越來越難了。中國金幣的收藏越來越回歸到對錢幣本身的價值挖掘中了,黃沙吹盡后的那些“老精稀”所體現出來的稀缺性便無可替代了,這就注定了真正的精品稀品的價格越來越高。”
類似近些年在各類拍賣會上出現的一些珍稀品種,它們作為市場的稀缺籌碼,其成交價格每次都呈幾何基數增長。2011年,市場就更有足夠的資金讓它們繼續貴下去了。
看點二:錢幣拍賣會成交量與成交額將再攀新高
自2010年起,各種錢幣拍賣會的數量就越來越多,中國金幣市場迎來了一波資源、資金充沛,收藏、投資多元并存的普漲行情。買家對精品錢幣的持續特別看好,促使各主流版塊的價格全線上升。隨著拍賣公司的培育,市場的調整、升級,以及新生代錢幣收藏家的大量涌現。進入2011年,一些市場稀缺金銀幣的價值標準和價格定位將被重新估算,錢幣拍賣會將可能出現量價齊增,再颶新高的局面。
看點三:專業角色將進一步細化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也越來越快,錢幣市場的容量便逐步增大,相關配套服務性行業也就應運而生,這其中包括產品設計包裝、投資管理和品相鑒定等。2008年,專業鑒定、金幣基金等專業機構的出現,預示著中國金幣市場將進入到一個專業分工時代。隨著分工的加深,除了體制內的發行經銷機構以外,一部分機構將更專注于提供中國金幣的專業理財產品;還有一部分憑借自身專業化優勢,通過配備具有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的服務人員,為客戶提供中國金幣收藏和投資的專業建議;還有一部分,負責專業鑒定流程,降低中國金幣投資的風險,從而使投資收益率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達到穩定、持續增長的效果。
看點四:中國金幣文化的深入傳播將是重頭戲
從2006年到2010年的這五年間,現代金銀幣的價格出現持續上揚的格局,從各方面的信息來看,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增量資金來源于市場外部,這部分資金對金幣市場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中國金幣市場已經從收藏性的,也就是小眾性的市場逐漸轉向了投資性的市場,改變了原有市場的屬性。與這個迅速膨脹的投資性市場不相匹配的是,就是該領域初涉者對中國金幣文化認知和了解的饋乏,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相關專業知識的渴求。2011年是大力普及金銀幣知識和文化的關鍵之年,應繼續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普及教育和宣傳推廣,這就需要發行機構、經銷機構與民間的錢幣協會攜起手來,將這項工作長久地推廣下去,一個資金量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的市場才是一個成熟、專業且能夠恒久發展的市場。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