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追求完美,但在收藏市場當中,偏偏有人喜歡“維納斯的斷臂”,比如錯體郵票、錯版幣。8月2日,做生意的殷先生就意外得到了一張50元的錯幣,這張1990年版的50元人民幣正面正常,但背面右上角的金額“50”字樣少了個“5”字,銀行的拼音“YINHANG”也少了個字母“G”。專家表示,如果該幣為錯版幣,那么這張50元紙幣作為藏品很可能價格扶搖直上。
百萬富翁夢破碎 變體票成安慰
近日在記者陪同下,市民向先生來到收藏協會鑒定郵票。雖然他對市價百萬元的藍軍郵抱有高期望,但并沒有得到高回報,被專家鑒定為樣票,并不值錢,但另一枚紫軍郵為錯體票。雖成為百萬富翁的夢破碎,不過錯體票的紫軍郵讓他轉悲為喜。專家鑒定稱,這枚錯體郵票目前市價高達2萬多元,加上還是變體票,應該會更值錢。向先生一時驚覺“柳暗花明”。
記者看到,這枚紫軍郵的五角星位置稍微有些偏離。省收藏協會副會長、錢幣郵品收藏專家盧伯雄表示,一般而言,變體票的價格比普通郵票貴兩倍左右,但也要看市場認不認可。專家的話無疑讓向先生再次有了待價而沽的打算。
越錯越值錢 錯版幣成藏家“座上賓”
收藏市場中,部分資質平平的郵票、錢幣,可能因為題材不討喜或發行量大而不受待見。但他們的錯體反而成為藏家們的“座上賓”。其中部分錯體票是因重大差錯中途被發行部門“召回”,從而導致存世量極為稀少,價格極為高昂。
例如,1962年彼時的郵電部發行過一套紀92《中國古代科學家》紀念郵票,全套共8枚。其中,“蔡倫”郵票上本為“蔡倫(公元?~一二一)漢”,而郵票設計者卻在設計郵票圖稿上寫成了“蔡倫(公元前?~一二一)漢”,從而形成錯體。雖然郵票發行部門將錯體票收回,但仍有數千枚流出。憑借多出來的一個“前”字,一枚錯版“蔡倫”郵票價值已高達10萬元。
和錯版的“蔡倫”有類似遭遇的還有“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據悉,發行當日一位中國地圖出版社的編輯發現這枚郵票上中國地圖畫得不準確,郵電部發現問題后急令全國各地郵局停售,但仍致使少量郵票流出。因其存世數量少,而成為新中國郵票中著名的珍郵,并名列世界珍郵之中。據介紹,現在郵品市場上一枚“一片紅”的市價動輒幾十萬元。
錯版幣 小心是人為的
和郵票類似,與市民生活關系更密切的紙幣也曾出現錯版幣。市民黎女士看到關于錯版人民幣的宣傳,頗為動心。可謹慎的她還是花了300多元買了一張水印頭像倒置的百元大鈔。“水印倒置可是從來沒見過啊,商販說是機器出了故障所以印錯了,很多都被銀行銷毀了,他們通過關系把這部分錯版幣弄出來,說是以后肯定有升值空間。”
說起來天花亂墜,究竟有沒有升值潛力?據鑒定專家分析,印鈔廠印制鈔票時使用的印版、制造硬幣使用的鋼模等,都是一個整體,印制過程中也是層層把關,流通到市面的人民幣幾乎不存在所謂的“錯版”。目前市場上有很多騙子偽造的“錯版幣”,第一種是將紙幣的面額改成倒置的;第二種是將“中國人民銀行”字樣改成倒置的;第三種是將紙幣中的水印頭像改成倒置的。
記者了解到,錯版幣受到眾多的藏家的追逐,是由于其稀缺性,部分錯版藏品價格在短期內扶搖直上,使得不少藏家迷信藏品一“錯”就值錢。目前被人為“造錯”的錯版幣不少還是真幣,且能通過驗鈔機驗明正身,往往極具迷惑性。藏家收藏時一定要睜大眼睛,認真觀察或借助儀器觀察,看錢幣是否有刀切、粘貼、修刮的痕跡。專家指出,有收藏價值的錯版只是鳳毛麟角,藏家需提高警惕,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