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電器9月28日國美特別股東大會,最終的結果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在投票率是81%的情況下,盡管黃光裕和其關聯方加起來擁有了國美電器35.7%的股份,但黃光裕還是輸給了陳曉。黃光裕方面僅“即時撤銷國美于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一日召開的股東周年大會上通過的配發、發行及買賣本公司股份之一般授權”一項獲得通過。
在其余議案上,幾乎每項議案黃家均輸了約4個百分點。之所以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在于獨立股東有83%是支持陳曉的,只有8%是支持黃光裕方面。而出現這種一邊倒的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機構投資者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的理性在主導這場戰爭。
對于部分網民或者散戶而言,更多的會強調道德,更在乎感性的東西。總認為陳曉這樣對待黃光裕,有點背信棄義,有點缺乏忠誠。如果支持陳曉就是背叛良心。事實上在本次特別股東大會的投票中散戶中支持黃光裕的居多。但真正掌握投票決定權的還是國美電器中的機構投資者,83%的投給陳曉支持票的主要是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往往比散戶,更加比普通的網民更強調理性,更在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更懂得公司治理機制,更突出規則的力量而淡化道德的力量。可以說,國美之爭中陳曉勝利的基礎就是來自這份理性的力量。
在機構投資者看來,不可否認黃光裕是國美的創始人,也不可否認黃光裕是個經商的天才,但也必須正視黃光裕已經被判14年徒刑的事實。此刻,將國美發展的命運再放到黃光裕身上,對于理性的機構投資者而言,肯定知道其中的風險。而黃光裕方面提名的鄒曉春與黃燕虹,無能從經驗與能力都沒有辦法與陳曉相提并論。在這種情況下,才有了今天股東大會上一個香港股東最后提出的,誰能夠搞好國美就支持誰的理性而有務實的表態,才有了在國美電器股東大會上陳曉獲勝結果的出現。
從做人的角度上,也許過于理性不見得是最好的方式。但從投資,從經營企業的角度上來看,理性是最需要具備的基本的素質。何況理性會有更持久的生命力。事實上,在國美之爭公開化的初期,對于陳曉方面的輿論明顯不利的。但隨著雙方沖突的深入,公眾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在了解了更多情況下,理性思維也在逐漸深入,最終才出現了對陳曉一方的支持率逐漸提高的現象。
黃光裕能夠將國美做多這么大,無疑也是個在商言商的理性高手,不會被情緒輕易主導。事實上從黃光裕方面來說,盡管面對陳曉這種喧賓奪主的行為,也還是保持著克制,保持著理性的。所以才出現對于國美電器中一個重要的攪局者貝恩資本董事總經竺稼,重新選為非執行董事的時候,贊成票高達94.26%的出現。這表明黃光裕方面還是希望與貝恩資本保持良性關系的理性思維。也是因為黃光裕方面和其他投資者共同的務實和理性,從而沒有讓陳曉方面完勝,最終撤銷了對董事會增發的授權。也意味著,黃光裕方面有了避免董事會進一步稀釋其股權的基礎。而其他投資者,也可以看到黃光裕對陳曉方面制衡力量的存在,從而避免重新出現一家獨大,可能會損害小股東利益的格局出現。
數據顯示,國美電器2010年上半年銷售收入248.73億元,同比增長21.55%,凈利潤9.62億元,同比增長65.86%。而蘇寧電器上半年銷售收入為360.55億,占到包括非上市門店的國美總收入的90%多,而蘇寧以往的銷售收入遠低于國美的。在這種巨大的競爭對手的趕超之下,理性肯定還會進一步主導國美雙方接下來的博弈。
不到萬不得已,雙方不會魚死網破,不至于讓國美出現大分裂,變成兩個國美。畢竟真分裂的話,對誰都沒有好處,最終只會讓蘇寧這個雙方共同的老對手坐收漁翁之利。而維持現在的局面,對于在這次投票中只輸給陳曉4個百分點的黃光裕而言,完全可以有機會翻盤。即使短時間內不翻盤,對于還是控股股東的黃光裕而言,至少好保存著與蘇寧博弈的實力與資格。而對陳曉方面而言,避免與黃光裕的分裂,也是實現投票支持他的機構投資者利益最大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