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述個人觀點之前先敖述下三版的歷史,1958年第三套人民幣開始設計準備工作。1959年中央批準了第三套人民幣的設計方案。因此,第三套人民幣又被稱為“五九版”人民幣。1962年4月17號,中國人民幣銀行發布了《關于發行棕色五元券和棗紅一角券的通告》,4月20號發行了棗紅色一角券。標志著第三套人民幣的發行。第三套人民幣包括有一角券(幣)4種,2角券(幣)2種,5角券(幣)2種,1元券2種,2元券1種,5元券1種,10元券1種,共發行了7種面額,13種版別。
第3套人民幣票面設計以工業為主導,工農輕重并舉,集中反映了當時中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從10元券到1元券的正面圖案分別是: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 練鋼工人 車床工人 女拖拉機手 紡織車間 武漢長江大橋 教育與生產相結合,背面是分別為:天安門 露天煤礦 石油礦井 牧羊 棉花 等充分反映了當時的一些國情,用我們現在的話說:現在的人大代表是人民幣的代表,當時的人民代表那是真正為老百性謀福利的代表。其中5元券正面的“煉鋼工人”是由雕刻師吳彭越創作的,曾經獲得國際印鈔界金獎。
第三套人民幣從62年發行到2000年正式退出流通,期間流通了近40年,紙幣在市場上經過了充分的流通,舊了 臟了 破了,都比較及時的回流到了銀行。在那個一角錢能買20顆糖的時代人們對與錢的珍惜是可想而知的。可以說3版發行的大部分紙幣品種都是在市場上得到了充分的流通消化最后銀行銷毀的。例外97年的大起大落中其實主要還是以郵票為主 ,紙幣占的 份額不大。甚至到了2000年7月1號央行正式宣布3版退出流通這樣的利好消息當時也沒有使3版的價格見好,當時市場出現的情況是更加的疲軟,可見2000年之前因為大家的生活水平不高,收藏意識不強,特意留下來的3版紙幣數量是少之又少。正因為如此也給3版的紙幣收藏市場帶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
第三套人民幣的收藏性和投資性雙重的性質決定了其必然成為現在和將來人們主流的追捧對象。在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的今天,房子,股票,瓷器 ,書畫,玉器,老照片,甚至是各種農產品都成為了各類資金追逐的對象。有不少的收藏投資者500年都不需要工作就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也有人因為各種政策約束或者特殊情況而血本無歸。這其中不乏盲目的追隨和追高的資金。這樣的盲目行為是在任何的社會形式下都會被無情的套老和拋下深淵中的。我們來舉一個事實來說明投資中的一些潛在風險,比如中央二套3.15晚會播放的北京出800塊錢就可以讓一只普通的瓶子一下子成為一個身價百萬甚至千萬的精品古玩瓷器。 在加上國家政策對拍賣公司 拍假貨的免責條款使得在中國投資收藏品市場非常的混亂,十個專家分十種說法,有人就那“古玩”二字開過玩笑。說“古”字是十個口代表十個人有十種不同說法這就是古玩。而面對這樣的市場有大部分的人選者了回避,人們在沒有足夠的辯偽能力的時候回避是最好的方法了。也有很多的人選者了勇敢的向前,這里又大致分兩種人。一種是愿意不斷買進也不斷學習積累的人 ;一類是只會聽人意見又沒遇到好人買了一屋子的假貨,到后來是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只認為自己的東西是對的。對前者也許能成為“大家”在中國的收藏品和藝術品市場中賺的盆滿缽滿,但這樣的人除了天資聰慧還要有真正的大師從旁教誨與協助。
說了這么多,回過頭來看我們三版紙幣隨著時間的流逝三版早已經退出了流通的領域,成為了人們爭相收藏的對象,而紙幣特定的辯偽特征是我們老百姓人人都能掌握的,一但造假政府是堅決處以刑事責任的。正因為這幾點原因3版的紙幣的藝術性質 收藏性質 無限潛力的利潤空間 和容易辯偽的特征,3版成為了各大資金追捧的對象。而其價格的行情可以說是剛剛開始步入收藏品行列價格的起步。在此也是為了給各種尋找資金出口的人們一個可以通行的渠道,三版也必將成為紙幣中的黑馬。。以上個人之見。不作討論。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