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4月16日專電(記者 詹婷婷)記者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自從安徽省六安市一建筑工地4月初發現兩座戰國古墓以來,經過連日考古發掘,目前已經在古墓中發現了鎮墓獸、陶頭木身俑、青銅六山鏡等罕見文物。
這兩座戰國大墓呈南北并列分布。北墓槨長3.8米,寬2.9米,墓室開口長7米,寬4.24米。不遠處的南墓槨長5.7米,寬達3.5米,墓室開口長和寬更是達到8.6米和6.2米,
據考古專家介紹,墓葬沒有被盜過,器物保存比較完整,南墓由黑色栗木建成,每塊栗木的厚度都達到了10厘米以上,當今難得一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秦讓平說:“棺木都是2000年前的好木材,要是一般的木材早就腐爛了。”
截至目前,北墓已清理完畢,繪圖工作已完成,器物已經全部轉到室內。南邊墓的繪圖工作還在進行。
秦讓平告訴記者,兩座墓方向一致,距離是10米,屬于同坑,根據墓葬結構、器物特征判定是戰國時期的墓。
目前,古墓槨外藏室內文物紛紛現出真顏,西廂的陶器、北廂的漆器、東廂的青銅器,陶鼎、銅鼎、戈、俑、罐、壺、方、洗缶等雜亂堆放,尤其是陶頭木身俑、帶有龍紋飾的罐、傘等十分精美。
考古人員在北墓槨外藏室上層發現了一塊直徑達27厘米的青銅六山鏡,該青銅鏡鏡背鑄有六個變形的“山”字及精美花紋。據介紹,這種規格和形制的青銅鏡目前在國內尚不多見。
此外,在南墓東邊外藏室,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個類似面具的器物,秦讓平介紹說,這是鎮墓獸。
目前,考古人員正在做進一步的挖掘清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德文表示,雖然暫時未能確定六安戰國墓主人的身份,但是這次高規格戰國墓葬的發現,對研究整個安徽文化、歷史的發展變遷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