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元近日連創新高,引發手中持有外匯的市民紛紛結匯,選擇人民幣理財。其實,盡管人民幣兌美元在持續升值,但人民幣兌歐元、澳元、加元等卻在持續貶值。隨著上周四歐洲央行加息,歐元加速上漲,考慮到匯率收益,以及澳元等高息貨幣理財產品能夠提供較高的產品收益率,因此外幣穩健理財的機會不比人民幣差,市民完全不必匆匆結匯。
人民幣兌部分幣種貶值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1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401,較上一交易日升值19個基點,為連續第7個交易日走強,并連續第6個交易日創匯改新高。
人民幣連續升值讓不少市民再次擔心手中持有的外匯縮水,紛紛將外匯結成人民幣。實際上,即便不考慮未來再購匯的時候可能面臨額度限制(國家外管局規定,個人每人每年購匯額度不超過等值5萬美元。),僅從匯率的角度來看,人民幣也不是主流貨幣中的最強幣種。以剛剛加息的歐元為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3月11日,1歐元兌人民幣的中間價為9.0824,而4月11日該中間價為9.4531,人民幣不但沒有升值,還貶值了4.08%,僅僅4月11日1天,人民幣兌歐元就下跌了928個基點。如果跟澳元相比,人民幣一樣貶得很厲害。 3月11日,100澳元可兌661.72元人民幣,而4月11日,100澳元已經可以兌到689.79元人民幣,1個月的時間人民幣貶值4.24%。
所以,人民幣升值只是相對部分幣種的,如果持有的是部分強勢幣種,完全沒有結匯的必要。
持有強勢貨幣賺匯差
即便是手中持有美元,也不一定急著換匯,考慮到每年的購匯額度,市民可以將美元轉換成其它強勢貨幣,前提是看好另一幣種未來的走勢。
近期,歐元、澳元等風險貨幣走勢都比較強。上周四,歐洲央行宣布自4月13日起加息0.25個百分點至1.25%。此次加息是歐元區自2008年7月以來首度上調基準利率,受消息刺激,歐元先跌后漲。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會后聲明中表示,歐洲央行并未決定此次是開啟加息周期的升息。不過,一些分析師對于特里謝此番措辭并不買賬,他們認為歐洲央行已經進入了加息周期。高盛報告表示,即使下一次加息舉措不會迅速到來,歐洲央行逐步進入加息周期或將成為事實。巴克萊資本此前也預計歐洲央行將于今年4月和7月分別加息25個基點。
澳元走勢更強,周一亞洲匯市,澳元兌美元再創29年新高。交易商看好新興市場的原物料需求,是支撐澳元走強的因素之一。另一原因則是套利交易的再興起──看好全球經濟成長的投資人,拋售美、日元等低利貨幣,轉將資金投入較具風險的高利貨幣。
高息貨幣理財產品收益高
除了匯率升值帶來的好處,市民也可以分享外匯理財產品的高收益。近期各家銀行推出的澳元理財產品收益率都比較誘人,如招行推出的“金葵花”節節高升—安心回報澳元92號理財計劃(369天),銀行保證6.5%的年收益。本理財計劃資金由招商銀行(600036,股吧)投資于國、內外金融市場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債券、票據、信用拆借、信托計劃、債券回購、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等,可以說風險非常小。北京銀行(601169,股吧)“本無憂”系列FX1103001號澳元銀行間市場投資理財產品(183天),期限約為半年,銀行保證5.8%的年化收益率。產品資金投向與招行產品類似,因此風險也不大。目前,1年期人民幣穩健收益型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左右已經算偏高的了,因此澳元理財產品的這一收益率水平還是明顯有競爭力。當然,持有期間澳元與人民幣的匯率波動是投資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否則有可能賺了高息卻輸了匯率,反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