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和地方樓市調控政策的相繼出臺,原本想投入到樓市或者從樓市抽逃出來的資金,相繼投入到農產品、玉石、黃金等行業,引發了這些行業的暴漲。近期郵票市場也引起了這些資金的關注,整個 郵市由此“高燒”起來。
在天津一套1980年出版的庚申猴票,去年年初一版的市場價格為70萬元,如今,這一版猴票的市值已經瘋漲至近120萬元的天價,可以在天津市區內換一套商品房。年初剛剛發行的兔年郵票,目前也已經漲了近六倍。自1997年之后,今年人們又迎來了新一輪的郵票大牛市,不少品種成倍、甚至幾十倍地瘋漲。
在這一輪郵票市場復蘇中,雖然有部分買家是純粹為了收藏,但大部分還是以短期投資為目的。雖然郵票不像樓市具有剛性需求,也不像貴金屬具有一定的保值特性,但收藏者普遍認為,堪稱“國門名片”的郵票,具有非常的文化藝術價值和珍貴的紀念意義。在收藏品市場上,與玉石和書畫等相比,郵票價格一直偏低,收藏價值也一直被低估,現在價格高企是價值回歸的體現。
不過,在集郵這個以往以收藏為主的市場里,也有一些懷揣重金的投資者想趁這一輪的郵票大牛市掘到自己的一桶金。尤其現在國家和地方的樓市調控政策紛紛出臺,“炒房”越來越難,于是一部分投資者便把本想投到樓市中的資金全都轉移到了郵市當中。業內人士指出,大量游資注入市場,暴漲后的郵市泡沫很大。一些已經遭到瘋炒達到高位的郵票,不建議投資者和收藏者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