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政局混亂,無論是輪流執政的北洋政府,還是北伐勝利后急于試制新國幣的國民政府,紛紛將政治人物肖像鏤刻于金銀幣或紀念章之上,品種之多樣、工藝之精湛,令人贊嘆,不少經典之作代表了當時中國近代機制幣鑄造的最高水平。
由于這些幣章鑄造時間極為短暫,部分品種鑄額甚少,作為人像幣系列的重要藏品,一直為藏家所追捧。
1、民國十八年孫中山像地球版壹元銀元樣幣
1929年(民國十八年)孫中山像背地球壹圓樣幣,極為罕見,未流通,是我國近代機制幣中頗有創意獨具風格的一種銀幣。
孫中山像地球版金幣為天津造幣廠試鑄,圖案設計極盡精美。幣正面鑄孫中山先生胸像及紀年文字,背面中部為地球與雙旗,邊緣環繞英文“中華民國”及中文紀值“壹圓”。此幣設計立意高遠,地球、雙旗之構圖,象征中國對擺脫貧弱、民族崛起、屹立于世界強國的期盼,氣勢恢宏,寓意不凡。同時,雕刻技藝極盡精湛,制作精細規整,鑄工為中國錢幣首屈一指。
此幣立意高遠大氣,圖案瑰麗莊重,制作精細規整,為中國錢幣首屈一指。舊時的錢幣藏界,公推此幣為中國錢幣最美一品。
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國民政府擬定設計新的孫中山像國幣以取代流通已久的袁世凱像銀幣和孫中山像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天津造幣廠于當年設計并鑄造了三種正面鐫有孫中山著西服肖像的壹圓型銀幣,中華民國十八年孫中山西服像地球雙旗壹圓銀幣系天津造幣廠設計并正式鑄行的銀幣之一。
本品為民國十八年孫像地球版壹圓金幣。金幣正面中央鐫孫中山著西服九分臉肖像,肖像上環鐫銀幣的鑄造年份“中華民國十八年”七個字。金幣的背面鐫國民黨黨旗和中華民國國旗,雙旗交叉由緞帶所系,矗立于地球之上。雙旗周邊環鐫中華民國的英文“THE REPUBLIC OF CHINA”,銀幣下端的地球上鐫幣值“壹圓”二字。
由于當時的新國幣最終選定為俗稱“船洋”的孫中山像帆船銀幣,故十八年孫像地球版銀幣未發行,僅鑄有少量試樣,留存至今寥寥無幾,位列中國近代機制銀幣十大珍品。
2、孫中山側面頭像背帆船壹元
1933年3月,國民政府財政部頒布了《廢兩改元令》和《銀本位鑄造條例》,決定結束各省分鑄銀元的局面,將銀幣的鑄造權收歸于設在上海的中央造幣廠,并決定先從上海實施廢兩改元,規定從當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項的收付,須一律改用銀幣,不得再用銀兩交易。同年,一種新式的銀幣——“船洋”開始在上海中央造幣廠鑄造。“船洋”幣設計新穎,鑄工精湛,銀元直徑39.4毫米,重量為26.69克,成色88%,含純銀達23.49克。
“船洋”銀元為民國時期南京政府發行的銀本位幣。其正面圖案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身著漢裝的側面頭像,上方紀“中華民國×年”;背面圖案是雙桅帆船放洋圖,紀值“壹圓”兩字列在船的左右,直齒邊。“船洋”發行后,在市場上深受民眾歡迎,并和“袁大頭”、“開國紀念幣”一起逐漸取代了流通于市面的各式“龍洋”和外國銀元。直至1935年國民黨政府實行法幣政策,禁止銀元流通為止。
船洋有三個版本:
一是美國、英國、意大利、日本、奧地利版試鑄樣幣,圖案正面為孫中山側面像,上緣刊寫“中華民國十八年”,背面為三桅帆船圖。這五個國家試鑄樣幣圖案基本相同,均是按照政府所擬定的標準圖設計雕刻試鑄,為數極少。
第二種是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版,正面為孫中山像,上邊有“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字樣,背面為雙帆船圖,帆上有飛鳥三只,船的右邊有太陽,左右兩邊是“壹圓”二字。
以上兩種流通不多,在該幣系列中,民國二十三年壹圓幣較常見,總鑄數是9874萬枚(注:另有3000萬枚為1949年由國民政府委托美國造幣廠后鑄)。其次是民國二十二年壹圓幣,總鑄數是4640萬枚。
3、1914年袁世凱像共和紀念幣壹元
正面為袁世凱著戎裝半身像,背面為“壹圓”二字,圍有嘉禾圖,上邊有“中華民國共和紀念幣”九字,下邊為英文壹元。
1914年袁世凱像共和紀念“L.GIORGI”簽字版壹圓樣幣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后,北洋政府決定于1914年5月發行共和紀念壹圓銀幣,由天津造幣總廠意大利籍總雕刻師路易·喬治(Luigi Giorgi)設計制模。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以人物肖像為圖案發行的銀幣,也是喬治在民國成立后雕刻的第一件作品,因鏤工極精美,鑄造工藝出類拔萃,而深受各界喜愛。模具雕成后,喬治按西方傳統將自己的姓名縮寫“L.GIORGI”刻于袁像右下方。然而呈樣時,財政部官員認為傳到后世,必誤以為幣上的人物名為喬治,量產時將簽字鏟除。
以上二枚即為帶有喬治簽名“L.GIORGI”的簽字版試樣,以及將簽字鏟除后正式鑄行的袁世凱像共和紀念銀幣。前者存世極稀,鋼模初鑄,工藝精湛,乃中國近代機制人像幣經典之作,歷來備受藏家青睞。
4、1921年徐世昌像仁壽同登紀念幣
1918年9月,徐世昌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1921年9月,適逢其執政三周年暨六十七歲壽辰,天津造幣總廠特鑄造徐世昌像“仁壽同登”紀念幣以示祝賀,鑄額無多。紀念幣的規格和重量與普遍流通的袁世凱像壹圓銀幣完全相同,正面為徐世昌身著西裝佩戴勛章的半身像,背面中央珠圈外上面環以“中華民國十年九月”,下面左右兩朵花型圖案下是“紀念幣”,無面值。
徐世昌仁壽同登紀念銀幣成為錢幣拍場的常客,好品價格連年攀升。銀幣鑄造精美,人像須發纖毫畢現。
5、1923年曹錕戎裝像憲法成立紀念銀幣
正面為曹錕戎裝免冠半身像,背面有五色旗及軍旗,上下有篆文“紀念”二字,周圍有五角星六顆,無面值。
1923年,曹錕賄選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后立即著手立憲,以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10月10日,北洋政府參議院頒布《中華民國憲法》,被當時輿論稱之為“賄選憲法”。同年,天津造幣總廠為紀念憲法成立鑄造了曹錕像紀念銀幣,該幣依人像衣著的不同,分為文裝像曹錕和戎裝像曹錕,泉界俗稱“文曹”和“武曹”,均鑄額無多,十分難得。
1923年曹錕文裝像憲法成立紀念銀幣
6、民國十六年造孫中山像陵墓壹圓銀幣樣幣
民國十六年造孫中山像陵墓壹圓銀幣樣幣
此幣系北伐之后國民政府第一次試鑄的新國幣,模具由奧地利維也納造幣廠總雕刻師普拉特操刀雕刻,南京造幣廠試鑄,據記載僅試制了480枚。或因雕刻師不熟悉東方人面孔結構,該幣呈樣后,據說正面人像被當局認為“神態面貌更似德國元帥興登堡而非孫中山先生”,故未被采納。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