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圍繞匯率管制的政治壓力增大,中國就會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這本應證明批評者們的論調:人民幣是被操縱的。然而,它通常卻會鞏固懷柔派人士的觀點。
本月情況可能有所不同。一如往常,9月份美國眾議院的聽證會、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的干預以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紐約的訪問,促使人民幣出現了2008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升值。2008年時,信貸緊縮導致人民幣漸進升值的步伐暫時停止。盡管如此,旨在懲罰中國的立法預計仍將于明日付諸投票表決。
美國政界人士正在用力推一扇本應是打開的大門。目前中國通脹飆升,上個月的通脹率達到3.5%,這意味著,人民幣實際匯率已在走高。通脹下滑將部分抵消名義匯率上升的影響。
溫家寶還應該對中國2.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感到擔憂。作為控制匯率的另一面,中國的外匯儲備大幅增加。倫敦一對沖基金估計,為沖銷外匯流入而發行的債券,其利率較外匯儲備收益率高出1.5至1.6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持有這些外匯儲備,中國每年需支付至多400億美元。在此次危機之前,中國的外匯儲備每年能賺取數百億美元。
盡管中國承受得起這種損失,但根據目前的水平,10年內,持有這些外匯儲備(實際上是對出口商的補貼)的成本將占到外匯儲備的17%。在美國利率處于極低水平之際,中國卻還需要加息以打擊通脹,這就意味著,這一持有成本可能會更高。
只有在中國停止累積過多外匯儲備的情況下,全球經濟才能實現再平衡。為了幫助本國經濟,中國有充足的理由這么做——即使它對于美國最終的信譽沒有笛卡爾式(Cartesian)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