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2”郵票的設計人員總共羅列出六位,他們分別是:夏中東、陳曉聰、邵柏林、孫傳哲、張克讓與萬維生。除了夏中東,其他五位都是集郵者相當熟悉的設計家了,1980年復刊后的《集郵》雜志在21年里都對他們作了專題介紹,包括早已調離郵票發行局的張克讓,有的甚至不止兩次。惟有對夏中東只字未提。那么夏中東究竟是何許人?他怎么能成為“文”2郵票的“首席設計人員”的呢?
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剛爆發的時候,夏中東是北京郵票廠的制版工人。當時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普通工人就是工人階級的一分子,而工農兵是“文化大革命”的“主力軍”,他們的言行舉止都受到極大的重視,任何人都害怕落一個“反對工人階級”的惡名。比如“文1.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郵票送往北京郵票廠印刷的時候,有工人提出應該增加與“當前文化大革命有關的毛主席語錄”時,郵票發行局立刻照辦,絲毫不敢怠慢,立刻重新設計,增加了三枚。文革初期全國處于一種無政治或半無政府狀態,似乎郵票廠每個工人身上都配有一把看不見的尚方寶劍。可以隨意地對郵票發行局和郵票廠的領導發號施令或提這提那。就在這種無政府主義和半無政府主義的極不正常的狀態下,夏中東被推上了時代的潮頭。
1967年初,夏中東主動設計了一套題為《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毛主席萬歲》的紀念郵票,在時間上是與“文1”同時進行的。從這個角度說,他是“文”字票設計第一個新人。他充分利用了了自身制版工作的條件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將社會上時尚的各種現成的“文革”政治宣傳畫作為對象,剪貼拼配出4幅郵票圖稿,分別為“中共八屆十一次全會公報摘要”、“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毛主席是世界人民心中的紅太陽“、”毛主席和紅衛兵在一起“,后三枚均以毛澤東圖像作為主圖。
第一枚雖然設計難度最低,但印刷難度確實最大的,因為是影雕套印,那么多的文字要雕刻。1966年12月在紀122“紀念我們的文化大革命的先驅—魯迅”郵票中對第一枚“毛主席對魯迅的評價”使用了影雕套印,擔綱雕刻的是孔紹惠,盡管雕刻得十分完美,但由于143個字極為密集,印刷技術難盡人意,黑褐色的字體很難完整地印刷在鮮紅的底色上,多次出現文字缺胳膊少腿的現象,結果重刻了三次,郵票拖到了1967年的1月才印出成品,所以目前市面上出現的“紀122”1966年12月31日的首日封肯定是假的。由于取得了經驗的孔紹惠繼續擔任了“文2”第一枚“八屆十一中全會公報摘錄”的密集文字郵票的雕刻,在淡化了語錄后面的底色后,影雕印刷取得了成功。
在那個爭相向毛澤東表忠心的時代,郵票發行局當然也坐不住了,于是陳曉聰、邵柏林、孫傳哲、張克讓與萬維生等設計室的工作同志,利用當時新華社和《人民畫報》發表的毛主席接見紅衛兵的新聞照片,剪裁和設計成四幅郵票圖稿,并一一標出了當時最響亮的“四大偉大”的政治口號。就這樣兩組郵票合二為一,成了一套。從現在的角度看,夏中東設計的四枚并不比專業的設計人員們差。
這套郵票雖然是在1968年5月1日發行的,但由于印量太大,達到1000萬枚(在此之前的紀特郵票的印量大多沒有超過600萬),因此郵票是陸陸續續下發的,記得我當時在海防前線的廈門是先買到的第2枚“四海翻騰”和第5枚“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兩組各一枚。從目錄上看,1至5枚是5月1日發行的,而后三枚是9月發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