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葡萄酒在中國人的餐桌上越來越受到重視,國人對“洋葡萄酒”的追捧力度大有不讓任何奢侈品的趨勢。葡萄酒無論是以有形或者無形的形式,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人生活中,或被作為談資、或作為一種富有與時尚的符號,甚至作為保健飲料。更為奇妙的是,人們發現葡萄酒還可以作為一種投資產品。
葡萄酒作為世界上最為廣泛消費的酒精飲料,有些特定地區出產的風格獨特的葡萄酒產品千百年來受到消費者廣泛歡迎,另一方面因其有限的供應量,又無疑給這些葡萄酒的擁有者很大的想象空間 在其飲用價值尚存之時,還可以轉讓獲利。“期酒”的銷售方式也就營運而生。
何謂期酒
期酒(Primeur),也稱為“酒花”,指在尚未裝瓶、仍然在橡木桶中培養的新酒。期酒銷售也是波爾多葡萄酒銷售的一種特殊方式。春天,列級酒莊業主們將仍然陳釀在橡木桶中的上一年份葡萄酒樣取出,給酒商們品嘗、定價并以期貨的形式銷售一部分,然后,酒商們在“新酒”尚未出世時,就可以開始轉售給世界各地分銷商或者消費者。通過這種銷售方式,酒莊能夠較早地獲資金回報,減少經營壓力和風險,因為酒商分擔了部分的風險。由此,有些酒商擁有酒莊的股份,如2005年風光無限的500瓶1961年的龐馬酒莊葡萄酒,當初就是由酒商MAHLER-BESSE出售給FARR VINTNER,后者在拍賣市場與澳門普京酒店達成交易,因此這批酒的酒標除了標注酒莊的信息外,還標注有酒商MAHLER-BESSE的名號,同時,MAHLER-BESSE也是龐馬酒莊的三個業主之一。
期酒交易始于波爾多,繼而擴展到其他葡萄酒產區,勃艮地、加州、羅訥河谷、澳大利亞、意大利和葡萄牙的年份波特酒都有期酒銷售。如澳大利亞奔富公司于2005年推出Bin60A 孔那瓦產區赤霞珠、巴羅薩谷西拉,卡利馬Block42號地赤霞珠等期酒,但是,效果差強人意。作為投資產品的葡萄酒,波爾多出產的占據90%的市場份額。
投資期酒,具有巨大的利潤空間,因此吸引了世界廣大的葡萄酒愛好者以及投資人。比如,1982年份拉圖酒莊每箱(12瓶每箱,750毫升每瓶,下同)250英鎊,而2006年一度上升到9000英鎊,增值空間如此之大,令人咋舌。當然,價格是波動的,在買與賣之中,可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如瑪歌酒莊1978年份850英鎊,而1998年達到最高,達4500英鎊,幾乎等于1994年的兩倍。2001年下降到2750英鎊,2006年初拍賣價格為3450英鎊。
期酒在中國
期酒神話,撩動著投資人的敏感心弦,在一個不缺乏模仿與復制能力的地方,“期酒”也被廣泛地傳頌著:中國版期酒。
看到波爾多期酒如此如火如荼,一些本地莊主們也按捺不住,拋出了“期酒”銷售方式 連墓地都可以作為投資品炒作,葡萄酒為何不可呢!但是,期酒作為投資品經營,有其顯著的屬性:一方面其品牌或品質受到廣泛追捧,另一方面產品供應量有限。期酒的后期獲利空間,是在這種屬性制約下由市場給出的,而不是期酒發布者的承諾。否則,期酒神話只能是一個擊鼓傳花游戲。
中國人炒國外期酒
彈丸之地的波爾多,每年春天由于期酒而熱鬧非凡,怎么能缺少13億中國人的參與呢?無論是他們還是我們似乎都有這種想法,尤其是在他們經濟不景氣之時更是如此。目前經營期酒,如同霧里看花。無論如何,炒作期酒不過是一種商業活動,商業活動中信息的有效性以及規則的制定成為制勝的法寶 期酒經營作為一種跨國度的商業行為,先不討論參與者是否熟知當地的法律條件,僅是語言就極大地制約了投資人信息的渠道,大部分投資人只能如同尚不具備咀嚼能力的嬰兒,吃“二手飯”來獲得有限的信息;“規則的制定”一直是我們惱火的事情,很多領域都出現“我們買什么產品,該產品就漲價”的尷尬局面,期酒市場似乎也隱隱現端倪,早在2005年期酒發布時,面對高的令人咋舌的價格,倫敦(世界期酒交易中心)有人幽幽地說:這是為中國和俄羅斯的新貴們準備的價格。本來期酒市場中產品評級還是羞羞答答地進行(說實話,由于氣候變暖以及現代科技的不斷創新,所謂“年份”對葡萄酒品質的影響已經越來越不顯著,實事求是地講,“年份”不久將成為僅僅是一個名詞而已),如果你有時間仔細地觀察一下最近20多年期酒發布時的評價,拋開自然條件的差異幾乎具有一定規律性:首先,偉大的年份總是按照市場需求如期而至(有人說每逢0或者5的年都是好年份,難道真的是上天的厚愛?),其次,“差”的年份總是伴隨世界經濟低谷而生(比如1998年發布的1997年份酒,我不認為出產于1997年的葡萄酒僅相當于一些年份的十分之一的價格,是品質差異的結果),中國人民是偉大的,偉大到部分剛剛吃飽肚子卻勒緊褲腰帶去拯救那些落魄的貴族。由于期酒在中國被熱捧,對于2009年份的評價,也隨之而被“期酒領域”(生產、評價與發布、經營期酒的相關者)調整,似乎成為了21世紀的第三偉大(2000,2005顯然不能被超越)年份,當前的形勢下,作者建議:兜里的票子夠不夠不是購買的理由,先捂好了自己口袋,冷靜地看看這個年份的酒流向哪里,應該是本年份酒質評價的最好注腳,想參與期酒,有的是機會,想參與期酒的規則,似乎言之過早。
期酒神話中的乞丐
商業行為當然存在風險,期酒可不是普度眾生的慈善事業。在1982年的期酒價格遠遠低于之后成品上市的價格,很多期酒投資人狠狠地過了一把癮,講到期酒神話,人人都拿1982年份說事,但是2003年的期酒卻是另外一種境地:當時發布的期酒價格甚至仍然高于目前現酒價格,以及2007年份很多3、4級的列級酒莊或者中級酒莊目前市場的報價仍然低于當時期酒的價格,不少投資人只能解嘲說:“與其他投資品相比,至少我自己還可以喝這些酒”。
投資期酒應注意
投資就有風險,投資期酒也不例外。假如你是葡萄酒愛好者,心理底線肯定永遠不會是跳樓 即使全砸在手里賣不出總是擁有了自己喜歡的葡萄酒,至少可以享用它。
這里有一些基本的常識,供準備參與投資期酒者參考。
可靠的信息來源
投資期酒如同其他期貨一樣,需要獲得該領域廣泛的信息。比如該地區年份報告,酒莊經營與管理變化,以往產品拍賣價格,投資年份產品數量等等基本信息。
特別重要的是,權威人士或部門發布的酒質評價報告,如:Jancis Robinson, Steven Spurrier , Robert Parker等等的品酒報告,華人圈還有來自新加坡的莊布忠等等。
可信賴的酒商
作為個人,很難直接購買期酒,所以,建立可信賴的酒商關系很重要,并且,一定要貨比幾家,因為每個酒商的購買條件和經營狀況經常不同,即使是同一酒莊的同一年份,其發布的價格也就不同。
注意價格背后的成本
注意,通常討論的期酒都是酒莊交貨價格,要是再次轉售,需要考慮增值稅、運費、保險以及保存費用的支付問題。
購買之后的專業儲存
購買期酒,考察酒商,還要考慮購買之后的專業保存條件以及保存價格。所以擁有一定數量的資金時,購買高價值的期酒,后期保存費用相對低,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等待回報要有耐心
投資期酒要有耐心,通常酒商自酒莊購買之后,需要等待2年時間才能見到產品。葡萄酒投資通常是中長期投資。
正確看待回報神話
投資葡萄酒,聽到的更多是巨大升值的案例,比如1982年勒班(Le Pin又被稱作里鵬)酒莊由350英鎊升為現在18000英鎊每箱。這樣的神話是存在的,但是,在葡萄酒投資領域不具有代表性,更不具有普遍性。
親自品嘗不見得有幫助
作為投資人,有時候可能有親自品嘗的機會,即便如此,不要依據自己的喜好選購,除非是為自己消費而購買。品嘗需要了解的是該產品在市場中的地位,沒有多年的連續專業積累,很難獲得理想的效果。
謹慎從新面孔手中購買
期酒市場魚龍混雜,也存在一些有意無意的欺騙,因為從交定金到交貨有很長的時間履行合同,不否認有人在鉆營,當然也不排除有的公司在這期間破產,那么,倒霉的只能是購買者。
優先選擇的酒莊
選擇一級酒莊風險相對小,但是,通常是可遇不可求。更具有挑戰性的是選擇超二等甚至其他級別的酒莊,有時候會有意外驚喜。
期酒神話動聽,但是并不神秘,只要你能冷靜地認識自己,自然能夠看懂其中的奧妙。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