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0元紙幣有大黑拾之稱,當年我國剛建國,整體技術還欠缺,當時這種紙幣委托了當時的蘇聯代為印刷制作,后來因為我國與蘇聯之間的關系緊張,導致我國緊急召回了這枚紙幣,之后再也沒有流通。所以這枚1953年10元紙幣總的流通時間并不長,存世量也很少,如今存留下來的而且品相好的就更少了。市面上的存量少自然是這枚紙幣如今收藏價值和市場價值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不過這枚紙幣本身的珍貴價值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1953年10元紙幣的正面圖案是勞作的工人和手捧稻谷農婦,兩人一起看向前方,寓意朝著新生活和新希望,整體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整體風采。1953年10元紙幣不僅寓意深重還承載著濃厚的歷史意義,這枚紙幣在現在的收藏界可謂是珍品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每一個幣種的收藏價值不是在于它市場流通時間有多長,而是更加關注的是其存世量以及歷史意義。雖然第二套人民幣10元在市場流通時間只有10年,但是大黑十的票面意義和收藏價值要比其他面值的二版幣要好的多。大黑十也是數不多的由蘇聯幫助印制的三枚貨幣之一,因此也有蘇十元的美譽,而且也是第二套人民幣中面值最大的品種,要知道10元錢在當時可是普通家庭的一筆巨款,另外大黑10元票幅是人民幣發行64年歷史上最大的,大黑十的“大”也是因此得名的。
第二套人民幣大黑十1964年就開始停止流通使用了,至今年代久遠,市場上存量非常少,至于全品更是難得一見,而眾所周知,品相對人民幣價格的影響是非常大,品相也高,市場價格也越高,收藏價值越高,然而,大黑十十元之所以珍貴,不僅因為其市場存世量極少,而且品相好的那更是鳳毛麟角了,在當初那個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像如此美好,一張面值如此之大的貨幣想完整保存也不是一件簡單事情。如今,市場上品相極好的大黑十多是由專門處理的,水洗漂白、填補等,目的是讓其呈現出好的品相,但是也失去了收藏最原汁原味意義,只能成為世俗的禮品了。
其實,大黑十成為錢幣收藏市場的單枚藏品之王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了,隨著人民幣收藏市場的高速發展,第二套人民幣10元的收藏價格一直處于一個較高價格的狀況,這一點讓很多收藏者只能持著觀望的態度,不敢下手。但是大黑十這么高價一直是有他自己的理由所在,透明的價格也讓炒家不敢往其下手,人民幣收藏行情有所回落,所以大家投資要謹慎。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