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人民幣含9個面值、14個券別,其中又以1980年發行的50元人民幣收藏價值最高,被許多藏友稱之為該版中的第四版人民幣中的“軟黃金”、“幣王”。那么,1980年50元人民幣的增值潛力究竟源于什么呢?
(1)發行量小。1980年50元人民幣券的發行冠號為24個,其中包含一個補票冠號JZ,以每個冠號一億張的發行量計算,1980年版50元券的市場發行量也絕不超過20 億張。
(2)存世量小。因1980年50元人民幣券發行時的防偽性設計較差,國家隨之便發行了90版50元券予以取代,并在隨后的市場流通中陸續對初始發行80年50元券進行回收銷毀,造成了目前80年50元券的存世量、尤其是新幣的存世量十分稀少。
(3)藝術價值高。相比前三版人民幣,第四版人民幣在票面設計風格、印制工藝上均具有很大的突破。1980年50元人民幣券,正面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頭像,象征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緊密團結、共同建設祖國的繁榮景象”;背面描繪了黃河壺口瀑布 “水中冒云煙”、“黃河出彩虹”的壯麗景觀。
所謂“物以稀為貴”,隨著第四版人民幣在市場流通中的逐漸退出,投資該版人民幣、在“完整性心理”驅使下想要擁有全套該版人民幣的收藏愛好者數量逐漸增加,存世量十分稀缺的1980年50元人民幣將變得越來越搶手,相應的市場價格也會變得越來越高。因此,據業內專家估計,當國家一旦正式宣布第四版人民幣退出市場流通領域的時候,1980年50元人民幣的市場價格將會在極端的時間內出現極大地增值空間,甚至可能超出第三版人民幣種“幣王”—棗紅壹角。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