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體鈔是中國錢幣的一份子,但在流通市場上卻看不到它的蹤影,一般沒有接觸過收藏市場的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那么,我國為什么發行連體鈔呢?
很多藏友表示,連體鈔的發行就是為了滿足廣大投資收藏者的需求,這又何解呢?投資是目前經濟社會主打的項目,但隨著投資界的發展,有限的投資項目已經不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再加上當股票和基金等投資行情每況愈下,投資者急需找到新的投資項目,這時收藏漸漸整合了投資出現人們的眼前,連體鈔也應運而生,它與股票投資最大的不同就是:連體鈔的存世量有逐漸減少的趨勢,而股票則可以不斷的擴容,因為大量裁切和收藏消耗,第四套人民幣整版鈔在近幾年翻了幾十倍,這不是炒作,而實實在在的市場需求造成的自然升值。
一般認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發連體鈔是在上世紀1999年,之前錢幣界未發現過連體鈔,然而,在此之前卻有一版特殊的“連體鈔”——“膠東軍區抗幣”,該幣長30cm,寬15cm,共有14枚五元紙幣構成,每枚紙幣長7cm,寬4cm,正面寫有“膠東軍區,抗幣五元,在華民國三十三年蓋”及“小心易失”等字樣,背面寫著“此票只限抗日軍隊或地方工作者使用”;此票只限膠東區境內使用,此標臨時頂用等字,據了解,該幣在中國人民貨幣圖錄及其它資料里均未收錄。
專家介紹說,“抗幣”也叫“邊票”、“邊幣”,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所發行的貨幣,當時各根據地物資極為匱乏,印刷技術水平不高,各種“抗幣”印制得不太精致,大多比較粗糙,抗幣發行范圍不大,加上頻繁的戰事、動蕩、遷移等原因,存世量極少,許多情況是只見記載,并無實物,是珍貴的抗日文物,像這種14格五元紙幣相連所構成的連體紙幣因為是一種臨時頂用的特殊抗幣,流通時間更短,盡管粗糙,尤顯珍貴,目前也就僅發現一例,應該是孤品,同是它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連體鈔”,填補了1999年以前中國沒有連體鈔的歷史空白,具有很高的收藏和學術研究價值。
人民幣連體鈔1999年發行,這套首發的連體鈔因為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1980年版)的7種券別組成,這套連體鈔由4連體、8連體及整版全張組成,這套連體鈔中,同一張票后的4位號碼相同,各種連體鈔限量發行,其中4連體的發行量為10萬冊,8連體的發行量為10萬冊,全張連體鈔的發行量為1萬冊,它們的發行與人民幣發行一樣,需要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授權,在我國只有康銀閣錢幣有限公司和長城硬幣投資有限公司是合法的發行連體鈔單位。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