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正式開辦后首次發行的正式郵票,以洋銀圓、角、分為單位,采用蟠龍、躍鯉、飛雁為中心圖案,由費拉爾設計繪圖。龍為滿清國徽,雁鯉則象征鴻雁傳書及魚藏尺素,寓郵遞之意。原向華德路公司訂印,因路途遙遠,往返費時,緩不濟急,由費氏另繪相似之圖案,就近交由日本以石版趕印一批應用。
全套十二枚,其圖案與倫敦版的重要區別為“大清國郵政”英文改用“Imperial Chinese Post”,內容主題分別為:半分至壹角,神龍戲珠;貳角至伍角,躍鯉;壹圓至伍圓,飛雁。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總辦通傳第十七號,隨文分發石印蟠龍郵票,明令自同年九月六日(1897.10.1)起使用。各種加蓋銀元郵票,即自九月五日(1897.9.30)停止出售,掃數退還造冊處銷毀。依據赫德致金登干(J.D.Campbell)第1062號函,石印蟠龍票是由日本東京筑地活版印刷所(Tokyo Tsukiji Type Foundry)印制,但仍用英國訂購的郵票紙。
全套包括——1/2分,紫,出現兩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橫雙連中縫漏齒,發行481200枚;1分,金黃,發行433200枚;2分,深桔黃,出現一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發行1248000枚;4分,棕,出現一種變體票:橫雙連中縫漏齒,發行912000枚 ;5分,玫紅,發行360000枚;1角,深綠,發行360000枚;2角,紅棕,發行168000枚;3角,玫紅,發行168000枚;5角,黃綠,出現兩種變體票:墨綠、藍綠,發行360000枚;1元,深紅、玫紅,出現兩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橫雙連中縫漏齒,發行51600枚;2元,桔黃、黃,出現兩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橫雙連中縫漏齒,發行12930枚;5元,黃綠、玫紅,發行720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