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郵票: 普通郵票是一種長期出售,發行量大,適用于各類郵件貼用的郵票.它有如下特點:1.使用時間長,英國發行的世界第一套郵票--面值1便士的郵票和面值2便士的郵票,是世界最早的普通郵票.它以維多利亞女王像為圖案.她從十八歲即位到1901年八十二歲去逝,在位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雖然英國郵票的刷色,邊飾等有所變動,但基本圖案一直未變.2.發行量大,可以多次印刷.如我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先后共印三次.第一次是1878年發行的.第二次是1882年發行的.第三次是1883年發行的. 3.面值種類多,適用各類郵件貼用.新中國從1950年2月10日發行第一套普通郵票起,到1999年5月底止,共發行普通郵票29組,其面值種類為:半分,1分,1分半,2分,2分半,3分,4分,5分,8分,10分,15分,20分,30分,35分,40分,43分,50分,52分,60分,70分,80分,1元,2元,2.7元,3.2元,4.4元,5元,5.4元,10元,20元等,共達29種之多,止外,還有舊幣面值郵票20種.面值種類之多,可以說是任何其他種類郵票所難以相比的.4.票幅小,多為單色印刷.因普通郵票印量大,為節省紙張,降低印刷成本和貼在信封上不過多占用面積,各國多采用比較小的票型,而且多用單色印刷,版張郵票枚數較多,如我國的普10,每版有230枚郵票(23x10).
紀念郵票: 紀念郵票是為紀念國內,國際的重大事件,知名人物以及其他值得慶祝,紀念或廣為宣傳的事物而發行的郵票.它在作為郵資憑證的同時,又是很有意義的紀念品和宣傳品.這種郵票票幅一般都比較大,圖案和印刷都比較精美.郵票的印量不象普通郵票那么多,不能再版,出售時間也有一定限度.世界上最早的紀念郵票,是1871年秘魯發行的紀念南美最早的鐵路通車20周年郵票.中國第一套紀念郵票是1894年清政府發行的<慈禧壽辰>郵票,共九枚我國解放區的第一套紀念郵票是1938年9月晉察冀邊區臨時郵政發行的"抗戰軍人"郵票,只有一枚,紅色,無齒孔,無面值,是供戰士免費寄家信用的.新中國的第一套紀念郵票是1949年10月8日發行的<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的紀念郵票有一個很容易辨認的標志--志號.1967年以前,我國共發行紀念郵票124套,在郵票的左下角都印有一個"紀"字,止外,還有東北貼用紀念郵票8套,無齒票1套;從1974年以后,改用漢語拼音字母"J"作為紀念郵票的志號.
特種郵票:特種郵票在許多國家是指有特殊用途或特殊作用的郵票,我國的特種郵票卻另有含意--是指紀念郵票和普通郵票以外的特定選題為圖案的郵票.它的范圍很廣,包括自然,歷史,文化,藝術,社會,政治等各個方面.從1951年10月1日,我國發行第一套特種郵票<國徽>,到1998年底,共發行特種郵票146套 枚.同紀念郵票一樣,特種郵票也在左下角印有志號,1966年前,我國共發行特種郵票75套,志號都以"特"字開頭(另有無齒票3套),從1974年起,特種郵票以漢語拼音字母"T"作為志號.
航空郵票:航空郵票是專供航空郵件貼用的.世界上最早發行航空郵票的國家是意大利.1917年,它發行的世界第一枚航空郵票是在一種普通郵票上加印的.我國第一套航空郵票是1921年7月1日由北洋政府發行的,共五枚,圖案是雙翼飛機掠過長城. 新中國成立后,共發行過兩套航空郵票,第一套是1951年5月1日發行的,五枚,圖案都是飛機與天壇祈年殿,第二套是1957年9月20日發行的,四枚,欠資郵票: 欠資郵票是寄信人未貼足郵資,郵局發現后,加貼的應補郵資的憑證.這種郵票郵局并不出售,也沒有預付郵資的能力.世界上第一枚欠資郵票是荷屬東印度(即現在的印度尼西亞)于1845年發行的. 我國的第一枚欠資郵票是1904年發行的,共6枚,解放后,我國共發行兩套欠資郵票,第一套于1950年9月1日發行,第二套于1954年8月18日發行.這兩套郵票用到1955年2月底止.此后我國就沒再發行欠資郵票.按照郵電部的規定,現在國內的欠資郵件應蓋欠資戳,戳上批明應收款額.
軍用郵票:有些國家對軍隊信件收費較低或免費寄送.為區別于一般郵件,就專門發行一種軍人通信用的郵票,稱為軍用郵票. 世界上最早的軍用郵票是土耳其1898年發行的,形狀為八角形.1944年,中華民國郵政發行一種無面值軍用郵票.1938年9月晉察冀邊區發行一套軍人郵票---抗戰軍人.1953年我國郵政部門曾擬發行一套軍用郵票,分陸軍(黃,紅色),海軍(藍,紅,桔黃色),空軍(紅,桔黃,紫紅色)貼用三種,均以"八一"軍徽"為主圖,面值800元(舊幣),后因使用范圍及對象難于控制,決定停止發行.但因有一部份郵票已發到各軍區,未能全部收回,所以,現在有少量這種郵票存于集郵者手中.
包裹郵票:專供郵寄包裹貼用的郵票稱為包裹郵票,也叫作包裹印紙.世界上最早的包裹郵票是1879年比利時發行的中華郵政于1945---1949先后發行過四套包裹郵票,我國于1951年發行一套火車圖包裹郵票(印紙),只限東北地區貼用.
附捐郵票:也叫慈善郵票,這和郵票既用于郵政,也用來為某些慈善事業籌款,世界上最早的慈善郵票是1897年新南威爾士(現澳大利亞的一個洲)發行的,以比郵票面值高12倍的價格出售,所得收入除去郵票面值的金額外,全部用于慈善事業.依照萬國郵政公約的規定,郵票的面值寫在前面,附加金在后,而且它的字體應較前者為小.1920年黃河決口,為了賑濟災民,中華民國郵票發行了我國郵票史上的第一套慈善郵票---附收賑捐郵票.
無齒孔郵票:在英國發行世界上第一套郵票以后的十幾年中,因打孔機尚未發明,當時各國發行的郵票都沒有孔.1854年,享利.亞策爾發明打孔機以后,英國及其他國家才開始發行有齒孔的郵票.但到了二十世紀中期前后,有些國家為了 增加集郵品種,提高集郵興趣,也發行過一些無齒孔郵票.我國解放區發行的郵票都是無齒孔的,(因當時沒有打孔設備)新中國成立以后,郵電部在文革前也發行了四套無齒郵票:紀94<梅蘭芳舞臺藝術>,特54<兒童生活>,特59<熊貓>和特60<金絲猴>,由于無齒孔是按集郵商品出售,所以售價要比有齒票高.1988年12月20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麋鹿>無齒郵票.小全張:小全張是將郵票全套郵票印在一張較大的紙上,它的枚數,圖案,面值等與同時發行的郵票完全相同,周圍飾以花紋.
小型張:小型張既可以是原來郵票的圖案,面值也可以是單獨設計圖案和另定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