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11月19日,清政府海關郵政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慈禧太后六十壽辰紀念郵票”(以下簡稱萬壽票,有城慈壽票),萬壽票造就了中國郵票及郵政上的許多之最。
1、清代海關郵政發行的最后一套郵票;
2、我國發行的第一套紀念郵票;
3、我國發行的第一套多圖案郵票;
4、我國第一套知道設計者的郵票;
萬壽票因印制時間短,各種變異品、趣味品較多,后期又有諸多加蓋票。萬壽票在我國郵政史和集郵史上均有極重要的地位。今年恰逢其發行110周年,特書此文,對萬壽及加蓋票作一簡要介紹,以資紀念。望同好予以指正。
由于海關郵政業務的發展,原三種面值的郵票(大、小龍均為1、3、5分銀)不能適應郵政需要。同時,為了慶賀慈禧太后60歲生辰,而在赫德建立國家郵政之前夕,于1894年11月9日發行萬壽票。按理,該票應于1894年11月7日發行(該日為慈禧60歲生辰,陰歷光緒二十年十月十日),但現見最早銷印者為1894年11月19日。造冊處于11月16日向郵局發出該票,17、18日為周六、周日,19日方正式發售。綿嘉義認為是11月16日,費拉爾手稿中記述為11月17日。我想,這里面有個認識問題,即11月19日為向公眾出售日期;11月16日為造冊處向各郵局發出此票日期或是向上海局內部供貨日期;11月17日可能是上海局內部出售日,也許當日周六上海局不休息出售日。當然,不排除提前出售此票的可能,試想,在現今郵政法規相當健全時都常出現提前發售郵票,何況一百余年前末落的清代,提前數天出售是可能的。
原票,萬壽票由海關造冊處印制。印版也由國內制版,為平版石印。自9月上旬制版至11月14日第一批印制完成,用紙為英國制的帶有太極圖水印(時見水印圖倒、反、無等現象出現)的紙張。共9種面值,其中:1、2、3、4、5、6分銀票為小型票,圖幅為19.75*23.5mm,20枚一格,每全張橫四縱三12格,計240枚郵票;9、12分銀和24分銀為大型票,圖幅為31.5~32*24.25mm,25枚一格,每全張橫二縱三6格,計150枚郵票。齒孔為11.5~12度。圖案分別為:1分銀五蝠繞壽字,上邊是牡丹花,下邊是靈芝生于吉祥草中;2分銀中間是龍圖,上邊是西番蓮花置于繡球花葉中;3分銀中間是龍圖,上邊是蟠桃;4分銀中間是龍圖,上邊是牡丹花;5分銀中間是鯉魚,上邊是靈芝生于吉祥草中,下邊是萬年青;6分銀中間是龍圖,上邊是萬年青;9分銀中間五蝠繞壽字,兩側是龍;12分銀中間是“大清國郵政”篆字,兩側是龍,上邊是牡丹花;24分銀中間是帆船,上邊是蟠桃。是刷色大致分別為:紅,綠,黃,玫瑰紅,桔黃,棕,暗綠,桔黃,洋紅。因顏料配比或化學,物理變化,顏色并不統一。此票由海關造冊處費拉爾設計及全權負責制版、印制等過程。背膠厚。分初版、再版、改版等,后文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