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幣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從而逐漸成為收藏市場的主力成交品種,是到目前為止流通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當年一個月工資也就幾張“大團結”,1張“大團結”可以買一瓶茅臺,如今收藏市場反而是2元票面的“車工”和5元票面的“煉鋼”值錢。
1964年4月15日2元紙幣發行,其正面為車床工人圖,象征工業為主導;背面為國徽、石油礦井,象征發展能源工業,主色深綠色。俗稱”車工”。
1969年10月20日發行5元券,正面為煉鋼工人圖,象征工業“以鋼為綱”;背面為國徽露天煤礦,象征發展能源工業,主色深棕色。俗稱”煉鋼”。
1966年1月10日發行10元券,正面為 “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圖,象征人民參政議政,背面圖案為天安門城樓。主色黑色。俗稱“大團結”。
第三套人民幣共發行7種面額,13種版別,分別是1角券(幣)4種、2角券(幣)2種、5角券(幣)2 種、1元券(幣)2種、2元券1種、5元券1種、10元券1種。票面圖案集中體現了當時中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農輕重工并舉的方針。1959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專家羅工柳、王式廓、周令釗、侯一民、陳若菊、鄧澎等主持下,組織印制部門技術人員張作棟、石大振、賈鴻勛、劉延年、沈乃镕等參加的設計小組。經過專家和技術人員的密切合作,反復修改,設計出了新方案。于1962年4月20日開始陸續發行。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