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作為中國的國粹,融合了很多地方的元素,包括了原來流行于安徽省一帶的徽劇、流行于湖北的漢劇、流行于江蘇一帶的昆曲以及流行于陜西的秦劇(又叫梆子)。乾隆末期四大徽班進北京后,于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互相影響,逐漸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北京土語,逐漸融合發展,漸漸形成了今天的京劇。
《中國京劇藝術》共發行了四組金銀幣,每組包括:一枚1/2盎司圓形彩金幣,一枚5盎司長方形彩銀幣,四枚1盎司圓形彩銀幣。今天展示的,就是一、二、三、四組中的五盎司彩銀幣,由于這四枚幣是京劇藝術系列紀念幣中重量最大,且采用了長方形的造型,幣面的面積比其他幣擴大了不少,這也使得該幣的圖案比其他金銀幣有了更大的擴展,幣的正面圖案不再僅僅只是德和園大戲樓的那座三層戲臺。在本銀色的浮雕之下,整個畫面就像一幅素描畫一般,天上幾縷白云飄散,德和園大戲樓仍是整個畫面的主角,而與大戲樓相連的兩層扮戲樓、頤樂殿、看戲廊讓整個景象豐富,似乎讓人聽到了綠樹下、院墻內急促的鑼鼓聲和婉轉的京劇唱腔。
【發行年代】 2000年
【面 值】 50元
【成 色】 99.9%純銀
【質 量】 精制幣
【發 行 量】 11800枚
【實 鑄 量】 11800枚
【類 別】 彩色銀幣
【重 量】 5盎司
【規 格】 90*40mm
【鑄造廠家】 瑞士造幣廠
【正面圖案】 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
并刊國名、年號。
【背面圖案】 龍鳳呈祥并刊面額。
【詳細內容】 孫權因劉備占據荊州,屢討不還,與周瑜設下美人計,假稱以妹妹孫尚香許婚劉備,誆其過江留作人質,以換取荊州。但是此計被諸葛亮識破,將計就計,讓劉備通過周瑜的岳父喬玄之口,說服孫權之母吳氏。吳氏果真在甘露寺相親,選中劉備為婿,最后弄假成真。故事見《錦囊記》傳奇及《三國演義》。又名《美人計》、《回荊州》。
這枚幣最大的看點是,2000年發行的《龍鳳呈祥》在制造時出了差錯,京劇藝術的“劇”字少了“|”,并且將年號2000年錯刻為2001年。錯版的實際鑄造量大約在700枚,有很多流入了民間。錯版龍鳳與正版的除了上述差別,當然還有一項重要區別,即錯版幣比正版幣的價格約貴25倍左右。
實際上,《龍鳳呈祥》在發現錯版后進行了改錯,正版幣是在2002年跟京劇藝術的第四組金銀幣一道發行的,準確來講,是補發。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