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華民族在上下五千年中,始終屹立在世界東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我們有無數偉大的民族精英,有自己民族輝煌燦爛的科學成就。毛澤東說:“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有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有豐富的文化典籍。”我國曾在數千年中驕傲地走在世界科技的前列,只是在近二三百年才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而落伍了。但是不能否認:“中國的這些發明和發現,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特別是十五世紀之前更是如此”
張衡是中國東漢著名的天文學家、文學家。他改進了渾天儀(即現代的天球儀),利用齒輪系統把渾象與計時漏壺聯系起來,能在室內觀測到恒星的位置。他還設計制造了候風地動儀,這是世界上公認最早的地震儀。張衡也是杰出的文學家,所作《四愁詩》、《二京賦》等詩賦均為世所稱道。
祖沖之是中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父祖皆諳熟天文、算學。祖沖之少傳家業,青年時代入華林省,從事學術研究。在數學方面,祖沖之最重要的成就是計算機圓周率。他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個結果領先于西方國家約一千年,直到15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和16世紀法國數學家韋達才得到了更精確的圓周率。祖沖之在天文歷法方面創制了《大明歷》,最早把歲差引進歷法,提高了歷法的準確性。他還采用了391年有144個閏月的新閏周,突破了沿襲很久的19年7閏的傳統方法。
僧一行是中國唐朝著名天文學家、高僧。21歲出家為僧,后成為唐代密宗的一位領袖。一行博覽經史,尤精天文歷法。與梁令瓚同制黃道游儀,用以重新測定150余顆恒星的位置,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恒星位置變動的現象。還組織了全國十二個地點的天文大地測量,并根據南宮說等人的測量,算出地球子午線上一度的長度為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
李時珍是中國明代著名的醫學與藥物學家。22歲開始行醫,他發現當時有關本草的著述缺乏系統,并且有許多謬誤之處,便決心進行整理。李時珍通過實物考察和深入民間采訪,并參考歷代醫藥文獻800余種,經過了27年的努力完成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被稱為“東方醫學巨典”。還著有《五臟圖論》、《奇經八脈考》和《瀕湖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