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小龍郵票,據棉加義記載是發行于1885年11月25日,但因小龍郵票的實寄封與舊票上均未見有蓋1885年的郵戳,故此周今覺認為是發行于 1886年;后期小龍郵票據1947的上海出版的《馬氏國郵圖鑒》記載是發行于1888年,可是周今覺在《華郵圖鑒》中說,有位叫勒夫雷司的外國集郵家對小龍郵票頗有研究,他見過許多后期小龍的舊票,郵戳日期均無早于1889年3月者。推測后期小龍郵票當發行于1888年底或1889年初。
初期小龍郵票(毛齒及光齒),全套3枚:1分銀(明綠色)、3分銀(紫色)、5分銀(橄黃色)。
后期小龍郵票,全套3枚:1分銀(綠色)、3分銀(紫色)、5分銀(橄黃色)。
在這三套小龍郵票中,以初期光齒者最少。后期票較為常見,初期毛齒票則介于兩者中間。
大龍郵票從1878年開始印刷發行之后,銅質的印模經過多次印刷而逐漸磨損剝蝕無法再用,而不得不重新設計印制新的郵票,即通常所說的“小龍郵票”。小龍郵票采用了兩種防偽措施。
第一是使用了向英國定購的帶有太極圖的水印紙。紙上水印位置和印版對應,每枚郵票上恰好有一個水印。
第二是使用了易溶解于水的油墨,小龍郵票在水中浸泡較久就會變成一張僅見水印的白紙。也不能受潮,否則紙張會變黃郵票也會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