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集郵文革期間“不收手”偷偷收藏郵票
上世紀60年代初,剛上初中的楊東輝,就開始收藏郵票。那個年代,信件往來很頻繁,他看到那些郵票好看,又有趣味,于是就從信封上取下來,然后粘在自己的作業簿或者白紙上。“那時候收藏郵票,并不叫集郵,只是單純地玩玩而已。”楊東輝回憶稱,一到下課時間,他就會跑去學校的圖書館,翻閱集郵雜志,了解郵票的新信息。
當時收集郵票的渠道很窄,除了從親朋好友信件上取下來的外,就是與同學交換。那時,在武漢上大學的阿姨總會給他帶回不少的郵票,而且有意外的驚喜。他翻閱集郵冊,找到武漢長江大橋的郵票,告訴記者:“這是1957年發行的郵票,是阿姨從武漢帶回來給我的。”
文革開始后,集郵被劃為走資派的小資行為,集郵雜志和各種集郵報紙都被停刊,而集郵者一旦被發現,就會被批斗。那時,大家都小心翼翼行事,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成為批斗的對象。但因此把多年收藏的郵票丟棄,并且停止集郵,這讓楊東輝很難做到。
他把作業簿里的郵票,都藏在毛主席語錄等革命題材書本里。別人來檢查時,看見他小書柜上擺放的都是毛主席語錄等革命題材書本,就沒有翻開來查看,楊東輝暗自竊喜。但沒有了雜志和報紙提供的郵票新信息,也不能隨意地跟別人交流郵票信息,他集郵就變得比較困難。
他只好暗地里留意郵票的新情況,時刻關注親朋好友的信件,遇到喜歡的,就偷偷收藏起來。他指著一枚兩個女演員正在耍雜技的郵票說:“當時郵遞員送信給我妹單位的同事,我眼尖,立馬就看上它了,于是通過我妹妹,兜兜轉轉地要了這枚郵票。”
忍痛割愛轉讓黃山風景郵票結交南寧藏友
1963年發行了一套黃山風景的郵票,風景靚麗。楊東輝在雜志上見到后,很是喜歡,但是在玉林,楊東輝找不到那套郵票的蹤跡。后來他的阿姨從武漢給他帶回了兩枚50分的黃山風景郵票,雖然蓋有郵戳,但也讓他興奮了好久。他的一個好友看見之后,也愛不釋手,于是他就送了一枚給好友,剩下的一枚,他就放在集郵冊里收藏。
后來有一天,一位來自南寧集郵協會的藏友,輾轉找到他,問能否把他手頭上的黃山風景50分轉讓。 “我愿意用80枚郵票換你這一枚黃山風景,你就讓給我吧。”對方語氣誠懇地說道,同為集郵者,他明白收藏到一套郵票的可貴和困難,也明白那種迫切的心情。他考慮了幾分鐘后,決定讓出那枚郵票,“只差一枚就可以湊成一套郵票了,多不容易啊,而我才有一枚,只好忍痛割愛來成人之美了。”楊東輝告訴記者,交換郵票后,他們就成為了好朋友,在集郵上互相幫忙,互通有無。
楊東輝在集郵雜志上,見過石林70分的郵票介紹,他花了不少時間,在玉林城區及周邊地方尋找,但一直都找不到,于是他寫信給南寧那位朋友,請求幫忙。朋友一直用心幫他尋找,一個多月后,他收到了朋友寄來的石林70分郵票,心里樂開了花。
黃山風景那一套郵票,楊東輝盼了十多年,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他在郵票市場上,發現了一套完整、全新的黃山風景,于是花了80元錢,痛快地買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