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
中國的人口普查和美國的中期選舉是四大門戶的頭條候選。新聞聯播里,胡錦濤微笑地坐在兩位普查員面前,回答自己的出生年月。而根據網絡媒體引用的外電分析,共和黨或重掌眾議院,茶黨已為成美利堅民眾向政府表達不滿的利器。
不滿的還有日本民眾。幾乎每一家中國知名都市報都刊載了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北方四島上的圖片,環球時報的頭版標題說,梅氏此舉“重挫日本自尊”,日本民族的自尊“幾乎崩潰了”。這家報紙還用社論來加重語氣,“日本民族主義是亞洲壞榜樣”,而且“越是民主國家,民族主義就越無節制”。
中國外交部公布的對日關系新口徑包括:“就釣魚島舉行中美日三邊對話只是美方想法”,以及“溫家寶總理同菅直人在東亞峰會上交談只是寒暄”。比起機關報逐字逐句地轉述公布錄像“不能改變日方抓扣中國漁船的非法性”,環球時報和東方早報多透露了一兩句這段錄像的內容:日本眾院預算委員長中井洽在觀看錄像后表示,“可以清楚地確認漁船(向巡邏船)撞來的樣子”!
新華社也要繼續評述“西式民主”的壞處,引導中國政改的輿論風向。署名周繼堅的作者在電稿評論中說,“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一開始就是走自己的路,今后也必然從中國自身的民意、國情和歷史文化條件出發”,而且,“三十年來,無論是重大自然災害,還是經濟危機、政治風波,都沒有使中國改革偏離航向,這就深刻驗證了中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
除此以外,中央級媒體還需要提醒民眾,五中全會就在眼前。央視主播說,從現在起,一個名為“共繪藍圖――我為‘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的活動已經啟動,三家中央媒體網站(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和四大商業門戶(新浪、搜狐、網易、騰訊)都將接受投書。
中共中央機關報把“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的欄目放進了內版,而把頭版最大的一塊領地給了鄭青原。他的“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系列評論已經刊發到了第五篇,這次的主標題是“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
有沒有人在展望十二五時會想到“減稅”?新京報和中國青年報想到了。根據近期頻發的漲價和加稅之聲,這兩家報紙用評論版上的文章說,“當下中國最需要的是減稅”,“劫富濟貧是幻覺,減稅減負才可靠”。
比通貨膨脹帶來的怨言更加剛烈,拆遷堪稱當今群眾工作中最為難做的一條。除了與鄭青原同題作文“群眾工作”外,新華社昨夜還用“新華視點”欄目發出稿件生的暴力拆遷事件,言稱“公眾期待以新的拆遷法律法規規范征地與拆遷行為”,引用的專家評論認為“各地補償只講房價不講地價是不合理的”。有了新華社作保,從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到南方都市報、東方早報,此文得到普遍引用,揚子晚報擬出了“新華社長文聚焦暴力拆遷事件——或暗示已大半年杳無音訊的《新拆遷條例》出臺在即”的大標題。
在新華社記者用來舉出首樁反面事例的河南,當地暢銷的鄭州晚報有所刪改地刊載了此稿,原文中的“記者在河南、安徽、黑龍江等地采訪”中刪去了“河南”二字,同時消失的還有對鄭州市一城中村改造項目的描述。在安徽,新安晚報痛快,干脆放棄刊登。在黑龍江,生活報倒未避諱對綏棱縣拆遷項目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