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和綜合國力遞進式增強,新中國郵票求新、求新、再求新,金猴的橫空出世,梅蘭芳舞臺藝術的魅力,眼花繚亂的國家名片激發了百萬郵迷探索的夢想,我國集郵隊伍正在不斷壯大,強盛的集郵文化打造除了驕人的文化產業,數十年的郵票史新中國郵票推陳出新在哪方面呢?
1,印制工藝
我國在發行了由法國卡特印刷廠代印的“1997—10Jt香港回歸祖國”金箔小型張后,從國外引進了專用設備和金箔,材料和專用印版由北京郵票廠組建的金箔燙印車間,印制發行了“1999—18J澳門回歸祖國”金箔小型張;隨后在黨的十六大開幕之日,我國推出了第一枚散發著百合花香味,名為《鮮花》的專用印票,香氣怡人,讓人賞心悅目;正值2008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召開之際,我國推出了首套“2008—18J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紀念”激光全息彩印小版張;2009年9月13日,“2009—22T朗讀三百首”首套多媒體郵票面世,它采用雕刻縮微文字,將《唐詩三百首》全文印制在郵票周圍,借助點讀筆點觸,可欣賞到《唐詩三百首》朗讀;去年”2013—11感恩母親”首套“刮出祝福”郵票登臺,刮開郵票金色絲帶的覆蓋層可在每枚郵票上展現諸如“媽媽,我愛您”、“祝媽媽永遠幸福”等四條祝福語,在印制工藝的創新下,國內郵票五彩繽紛。
2.郵票形狀
一般新中國郵票是長方形或近似正方形,2002年5月16日發行的“2002—11J 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是新中國的首套圓形郵票;2007年12月20日發行的“2007—32J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競賽場館”小型張,是首枚邊長40mm的等邊五邊形郵票;“2009—13J第16屆亞洲運動會”郵票采用菱形形狀;“2010—21J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郵票則是首套正六邊形郵票;2012年4月1日發行的“2012—6J亞洲—太平洋郵票聯盟成立五十周年”郵票則是我國第一套平行四邊形郵票,形狀各異的方寸郵票讓人眼花繚亂。
3.郵票材質
從老紀特郵票起,我國郵票用紙在漫長的50多年間,僅從毛邊紙過渡到郵票專用紙,直到2006年10月26日為紀念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我國第一套絹質小版張“2006—23T文房四寶”問世,更可喜的是,2010年5月15日,“2010—11中國古代書法行書”小版張發行,它是世界首套宣紙郵票,多種材質制作一方面實現了國寶宣紙與國家名片的完美結合,另一方面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4.郵票版式
2003年1月5日發行“2003—1T癸未年”生肖郵票起,每年的生肖郵票都發行版式一(32枚)、版式二(8枚)、版式三(6枚)一直延續到現在,目前版式組成的郵票枚數有所變動;2003第十六屆亞洲國際郵票展覽”發行的疊色樣張,2000年10月31日,為紀念2000廣州國際錢幣博覽會的舉辦,“2000—17J第2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雙連小型張首次亮相;隨后,“2011—23T關公像”、“2014—18T諸葛亮像”小型張四連張接二連三出生,使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