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幣發行于1948年12月1日,一直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流通時間長達6年,其面額從1元到5萬元共12種,62個版別。
第一套人民幣面值多且種類復雜,部分版別的第一套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數量非常少,并且流通時間短,到現在已達半個多世紀之久了,期間經歷了多次政治運動、經濟改革,因此存世量稀少,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發行的蒙文版壹萬圓牧馬圖、伍仟圓蒙古包圖和維文版伍佰圓瞻德城圖、壹萬圓駱駝隊,被收藏界及專家稱為“絕品四珍”,并且受到了海外幣商和文物收藏家的特別青睞,壹萬圓牧馬九品及全新品相的在2013年上海收藏拍賣會上,成交價單張都過百萬元人民幣以上。
絕品四珍中國面值壹萬圓的牧馬于1951年5月17日發行,票面圖案為內蒙古牧民放馬圖,背景是茫茫大漠,背面圖案為五瓣花符,花符中間及正上方有蒙文“壹萬圓”和“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圖案描繪一位蒙古牧民,手執修長的“套馬桿子”,在一馬平川的草原上牧馬。天空遼闊,牧草豐美,近景處以頭馬為首的數匹駿馬神態悠閑緩步前行,遠景處成群的馬兒或吃草、或休憩;牧馬人、馬與自然構成一幅和諧的美麗圖畫。正面主色調為淺紫與紅茶色,背面主色調則為淺藍與茶色,印刷工藝為膠印五色,防偽舉措:暗記為票背行名左上角的花符有一弧線開口,行名右上角的花符有一弧線不開口。收藏界公認壹萬圓“牧馬”是人民幣收藏中最具王者風范的珍品,俗稱“票王”。
1951年5月17日發行的伍仟圓“蒙古包”紙幣位列僅次于壹萬圓牧馬圖,票面色彩以綠為主,有淺與深的區別,背面以藍色為中心色,深淺相互搭配,正面圖案是蒙古包與駱駝,背面圖案為花符,有蒙文字樣,它與壹萬圓牧馬是僅限于蒙古族地區流通的人民幣。印刷工藝為膠印四色,凹印一色。防偽舉措:票面右圖蒙古包頂部有“蒙古”二字暗記,票背中央蒙文上有“5000”數字,中間蒙文中有一“人”字暗記。由于該幣流通時間短、面額相對較高,因而存世量極少,市場價格僅次于壹萬圓牧馬圖。
1951年10月1日發行的伍仟圓“牧羊圖”紙幣右側為牧羊圖,主色為紫色,背面為少數民族文字行名及面值,主色為綠色;尺寸為140×75mm;底紋由“中國人民銀行”、“伍仟圓”組成。至今未發現票券正面有暗記;票背中央少數民族文字左側分別有“C”、“X”、“N”三個字母,中央少數民族文字右側有一個“5”數字。
絕品四珍中幣值最小的伍佰圓“瞻德城”相當于第二套人民幣的五分錢。1951年10月1日發行,此券位列第一套人民幣第三位,為當時新疆地區發行四種維文版(伍佰元瞻德城、壹仟圓馬飲水、伍仟圓牧羊、壹萬圓駱駝隊)票券中第一大珍品。它的設計題材取自于新疆的瞻德城,非常貼近當地的文化。印刷工藝為膠印四色。防偽舉措:票面左邊草叢中從左到右,分別有“抗”、“美”、“援”、“朝”四個字,票面右下面額上花符中有一“中”字暗記,票背中央維文中有“500”數字,維文右側有一“5”數字暗記。
一版中的四珍目前珍藏于上海遠大博納拍賣有限公司,它們分別為:壹萬圓“牧馬”、伍仟圓“蒙古包”、伍仟圓“牧羊”、伍佰圓“瞻德城”。它們將參加上海遠大博納和香港環球國際聯合舉辦的2014香港秋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恭候您的光臨。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