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慣例,去年上半年的郵票發行量早該公布了,可是郵政卻一拖再拖,遲遲不肯正式公布。對此郵人也有著多方的議論和猜想。
無獨有偶,前一段2013年郵票的網傳版到是一傳再傳,有人說這個網傳版發行量就是實際的發行量,現在暫且不說是否就是實際的發行量的問題,我們倒是可以追問一個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到底是誰杜撰了這個網傳版,杜撰的用意何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解答雖然找到真憑實據很難,即便是公安局刑偵隊立案調查的話,要破案也并非一件易事。但是,正如我們每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都會給社會給朋友留下印象一樣,有的事別人不用猜想,一看就知道是誰干的。為什么?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實際上都會有一個影子,所謂如影隨形就是這個道理。因而我認為杜撰這個網傳版發行量的人,是由集郵公司的人杜撰的是個大概率事件。因為:第一,杜撰較少的發行量以策應新郵的大肆放禍,只有集郵公司才有這樣的需求;第二,集郵公司的人杜撰這個發行量很專業,不是一般地別的人能杜撰的這么像的;第三,根據集郵公司多年來的一貫表現,如此下作的下三濫舉措也就只有他們才做的出來;第四,他們杜撰這個假的發行量也是想測試一下市場對這樣的發行量是個什么反應,是搶購如潮呢,還是無動于衷呢,他們也想看看市場的反映。我們不妨還可以反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既然社會上小道消息橫行,中郵為何不盡快說明真相以正視聽呢?為何如此放任這樣的假消息擾亂市場呢?除此之外一些預定年票的大戶也有著這樣的需要,只是一般而言一個郵票預訂戶恰巧又是網絡傳媒高手的可能性較小。此外,到目前早該公布去年上半年新郵發行量了而遲遲不予公布,其原因大約是去年的新郵發行量較大,尤其是缺少了公款消費之后的相對發行量更大是個大概率事件。因為一般而言,假如發行量較少,則無疑是向市場釋放利好,而利好信息早釋放早受益,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去年的發行量不會太少。集郵公司還要將真相隱瞞到什么時候,大家拭目以待!